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2-25
2016-02-25 第04版:四版 【字体】大 |默认 |

甘肃111.6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

作者: ■张钦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108
    
    记者日前从甘肃省政府办公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甘肃省累计搬迁贫困群众22.4万户111.6万人,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易地搬迁扶贫之路。
    甘肃省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到“十二五”初还有贫困人口近800万,其中近112万贫困人口生活在偏远、贫瘠、多灾的山区、旱塬,渴盼通过“挪穷窝”来“拔穷根”。为此,甘肃省自2013年启动了当地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扶贫异地搬迁。
    一场春雪之后,记者来到地处黄河支流洮河下游的定西市临洮县中铺镇,看到蓝天黄山之下,一个个移民新村环绕中铺镇区和邻近工业园区。走进何家山新村,十多个妇女正在小广场上跳舞,十来名集中供养的移民孤寡老人正在养老院里晒太阳。
    何家山新村居住着1000多口人,都是2013年从地处深山区的何家山村整体搬迁而来,老庄点距离新村近50公里,全是崎岖山路,有的地方仅容摩托车通行,当时群众吃水用驴驮,出门难,看病难,关键是娶妻难。自从搬迁下山,3年多时间,全村光棍从8个减少到两个。
    走进50多岁的何存乾家,一排5间新房宽敞明亮,分为客厅、卧室、厨房,还有专门的洗浴室。他说,学校离家几百米,娃娃上学不再走夜路。大家办事、打工、看病都方便。
    只有两万人口的临洮县中铺镇,近10年来把生活在偏远、贫瘠、多灾的山区7500余名群众,搬到镇区附近的平川地带。“十三五”期间,镇里还将搬迁2000多人。届时,这个镇的山区群众将实现应搬尽搬。在甘肃省,一部分人居住在灾害多发的地质隐患点上,山洪、滑坡、地震等灾害使群众多年积累的心血顷刻间化为乌有;另一部分人居住在深沟老洼、不宜人居的偏远地区,出门务工成本高、机会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难度系数高。
    “十二五”以来,甘肃省依托城镇和中心村、工业园区、重大工程、国有农林场和矿区棚户区改造等实施集中安置。在集中安置区,当地探索配套建设一批引水灌溉工程,以水定地,以地定人,有效解决搬迁群众上学难、看病难、吃水难、行路难、发展难的“五难问题”,调动搬迁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要群众搬”到“群众要搬”转变;另一方面,结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房屋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转让及进城务工等方式,稳步推进插花安置。
    临洮县中铺镇伊寺村曾经住在峡谷里,“看天一条线”,贫困面达30%,搬到山下后,因为临近高速公路,迅速发展成交通运输村。70岁老人马世文说,全村上百户人,有一半买了大车跑运输,还出了一批小老板。临洮县委书记石琳说,依托城镇、园区、产业链异地搬迁,一大批贫困人口按照生产要素的聚集度,融入大市场、大社会,加速脱贫。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