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2-15
2016-02-15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餐饮业在精准扶贫中应有所作为

作者: ■严琦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08
    实施精准扶贫,不妨从发挥市场作用、实现产业扶贫的有效供给开始。在新形势下,应当发挥餐饮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一提到扶贫,很多人都认为是“做好事”“搞慈善”。其实奉献爱心只是扶贫工作的一个部分,不是扶贫的实质。
    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发表主旨演讲中提出:“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又说:“我们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发挥中国制度优势,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这一讲话清晰无误地表明了中央对“精准扶贫”的思考。
    长期以来,政府是扶贫的主力军,投资金、建项目。但我认为,在扶贫中,政府资金的投向主要应用于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而产业发展的事情,应当交由企业来做。政府不宜直接上产业发展的扶贫项目。在产业扶贫上,政府如果给企业政策、平台、资源,花的钱少,效果反而会好很多。
    当前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是有效供给。因此,实施精准扶贫,不妨从发挥市场作用、实现产业扶贫的有效供给开始。在新形势下,应当发挥餐饮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理由如下:
    餐饮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扶贫的拉动作用最大。围绕着人类最基本需求的“衣食住行”等实体经济,才应当是扶贫符合国情、优先考虑发展的重点产业。
    以餐饮业为例,其优势至少有四个:一是其原辅材料绝大部分来自初级农副产品,与农业的关联度最高,对农业发展的拉动系数大;二是通过订单农业,引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农产品,有效联结了生产与市场,有效提高了种植养殖业的效益;三是属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普遍较低,能够大量吸纳就业;四是餐饮业能够与生态旅游很好地结合,有的旅游者深入山区,除了领略风景外,还希望品尝地方特色的菜肴,通过在贫困地区建幸福美丽乡村,集吃、娱、购、游、采摘、观光体验于一体,可以拉动旅游业发展,实现贫困农民不出乡,就地脱贫。
    为此建议如下:
    一、策划推出一批项目,鼓励餐饮业参与精准扶贫
    建议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发挥餐饮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策划推出一批发挥餐饮企业作用的产业扶贫项目,同时将餐饮精准扶贫项目纳入每年PPP项目计划中。比如可以对接全国工商联、国家扶贫办和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发动餐饮企业与贫困村采取村企共建方式,签约结对,定点帮扶。
    二、给予优惠政策,调动餐饮业的积极性
    餐饮业参与精准扶贫最有效的途径,是在贫困地区建立农副产品种植加工基地、畜禽特色养殖基地、返乡农民工和贫困妇女就业培训基地、餐饮旅游综合性接待基地等。这些项目,可以就地消化农产品,实行订单农业,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可以提高贫困农民的种植养殖技术、初级农产品加工技术等各类农业生产技术,提升劳动技能;可以就地消化劳动力,解决贫困农民外出打工离乡背井的不便,减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促进家庭和谐;可以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高和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的提升;更可以将餐饮旅游等概念融为一体,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面貌,将山村的“未开发劣势”转化为“自然资源优势”。政府可以从用地、资金补助、银行贷款、税收优惠等方面着手,出台综合性鼓励政策,提升餐饮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积极性。
    三、加强检查验收,确保精准扶贫效果
    建议建立产业扶贫效果的考评指标体系,从上缴利税、吸纳劳动力、贫困人口人均收入等方面建立一套完整的考评体系,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对不符合要求,效果不好的,建立退出和惩戒机制,让安心扎根农村从事扶贫事业的企业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同时,要适时宣传先进,推广经验,尽快让现有的贫困地区摘掉贫困帽子,让重庆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面建成更高层次的小康社会。
    (作者为重庆市第四届人大代表、市工商联副主席、餐饮商会会长)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