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2-04 第01版:一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中民投提交成绩单:300亿变成1000亿 |
旗下90%的资产均布局在国内三大经济区域,其中78%的资产分布在“长江经济带”沿线 |
作者:
■本报记者李仁平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253 |
|
|
|
|
|
|
18个月后,由全国工商联发起成立、由59家民营资本组成的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民投),交出了业绩单,公司总资产从300多亿元增加到近1000亿元。 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底,中民投旗下90%的资产均布局在国内三大经济区域,其中78%的资产分布在“长江经济带”沿线,分布的第二大区域是京津冀地区,而第三大区域则是宁夏等对接“一带一路”最为紧密的省份。 作为国内首家“国字号”民营大型投资公司,中民投从2014年8月在上海外滩揭牌起,便成为了民营经济界的大事记而备受高度关注。这一年多以来,在国内资本市场上,中民投的布局遍及新能源、现代物业、金融地产、住宅产业化、通用航空等板块。 投资150亿元的中民投宁夏(盐池)新能源综合示范区是其得意之笔。该项目计划建设2000兆瓦光伏发电站,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体光伏电站项目。 中民投出手地产板块,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其股东里有20几家有房地产背景。 不过,中民投似乎不打算走老路子,而是打出了发展新型地产的理念。就在几个月前,其以248.5亿元夺得的上海董家渡地块正式启动。而中民投旗下的第一家上市企业,也出在了建筑业,即“中民筑友”科技集团,其背后是中民投旗下的不动产金融平台——中民嘉业。 眼下,这家名为“中民筑友”的实业公司正在发展新型建筑业,提出了“建筑工业化”。 在揭牌仪式之初,中民投就曾将聚集民营资本“抱团出海”作为己任,如今,其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已具规模。 去年3月,中民投携龙头民营企业投资50亿美元共建印尼产业园,优先引入包括煤化工、电解铝、钢铁、电厂、水泥、基础建设等产业,为配合这一大手笔投资,中民投还和清华大学合作在印尼设立了1亿元的“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基金。 6月,中民投与英国第一太平戴维斯合作成立基金公司,共同开发在欧洲的资产投资机会;在新加坡,成立中民国际控股公司,布局东盟十国,服务欧美并购;8月,斥资22亿美元,收购美国再保险公司思诺国际保险集团100%股权,进军再保险业。 在融资租赁板块,去年6月,中民投与韩亚银行共同出资在天津设立了中民国际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涵盖冷链物流、海洋战略、城市管网等领域,同时也为中民投内部业务(如医疗、新能源等)提供配套。 中民投还并购了民生通航与亚联公务机,并与卢森堡国际通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展开全球收购。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民营企业纷纷遭遇“寒流”之时,中民投的业绩一路飘红。 其全球顶级的智库团队固然令人炫目。除了前欧盟主席普罗迪、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泰国正大集团主席谢国民等10余位全球顶级专家之外,2015年还邀请印尼工商会主席苏罗约与巴基斯坦前总理肖卡特·阿齐兹两位外脑加入其全球专家咨询委员会,深度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但是,这只是其冰山一角。就这一年来的投资布局,中民投总裁李怀珍接受媒体采访表示称:“在一年多的发展历程中,我们集中的体会是,作为专业的投资公司,在新常态下要有所作为,最重要的是研究好、把握好两个课题:一是创造新供给;二是释放新需求。” 如何创造新供给,又如何释放新需求?今天看来,中民投所构建起来的模式,总是善于从“问题”出发。 面对大量的民间闲置资金不知投向何方,出现了资本流动的无序、不规范等等问题,中民投提供了创新模式,便是让资本由单个资本向规模资本的转变。 当资本实现聚集后,中民投仍然锁定“问题”。 中民投通过产融结合的模式,解决了从分散到规模投资的战略需求,创建了一个聚合力更强、专业性更强、更有规模效应、更容易实现跨界经营的投资平台,又通过瞄准国家重点布局的行业,实现产业结构的规模升级,从而释放了新需求。由此,从产业流出来的资金,又从金融回到了产业,这一过程中,金融资本通过整合产业资源,实现了产业乃至行业的升级转型。 经济新常态下,中民投在模式创新上的成功实践,引来诸多效仿者,各地“民投”如雨后春笋般出现。2014年“厦民投”“贵民投”成立,2015年,“浙民投”创立,由江苏省内大中型民营企业联合设立的“苏民投”也正在筹备中。 在李怀珍看来,各地的“民投”,是竞争对手,但更是合作伙伴。“他们的成立,是中民投模式的扩大,会聚集更多资本,我们有好的项目也可以请他们参与。虽有竞争,但更多的是合作。” 李怀珍强调,中民投绝对“不吃独食”。他认为,新常态下,民营资本要发挥其最大效应,就必须从分散、无序的状态下聚集起来。 而解读“中民投模式”,李怀珍归纳为“资本的5个'+'”。一是“大平台+小平台”。中民投是大平台,但具体到若干项目时,均是由若干个小的、专业的资本平台组成;二是“民营资本+国有资本”。机制活、效率高,这是民营资本的优势,但在资源获取能力、技术能力等方面与国有资本还差距很大,光有民营资本还不够,应该和国营资本互相结合;三是“资本+杠杆”。无论是民营资本还是国有资本,它们归根到底还只是资本,“+杠杆”就是通过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引入,使资本的核心作用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四是“市场+政府”。“资本+资产”才组成一个市场主体,中国也好外国也罢,都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做,特别是在中国政府着力推进简政放权的情况下,这一点绝不可忽视;五是“实业+金融”。还是那句老话,金融不能离开实体,应该用金融的思想做产业,围绕产业做金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