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2-01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尹建敏:达则兼济天下 |
|
作者:
■本报记者李仁平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954 |
|
|
|
|
|
|
15年雷打不动,她每个月都会有一天是这样的着装:顶着厨师帽、系着围裙、戴着口罩袖套,去当地敬老院给老人们包饺子。和面、擀饺子皮、包饺子……她娴熟麻利地混在人群中间,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拥有上亿资产的女企业家。 “黄土、白雪、山村、纯朴百姓、童真孩子、简单一顿洋芋和泡菜是我最轻松的跨年盛宴。”这是2015年12月31日她更新的一条状态。这一天,她驱车200多里,从兰州跋涉到定西市临洮县甘坪小学,与她资助的孩子们一起跨年。围在穿着崭新黄色羽绒服的孩子们中间,她高兴地将刚刚收到的新年礼物举过头顶欢呼——一个装着两只洋芋的礼物盒和一沓子新年贺卡。 今年55岁的她,15年前因落泪于这片土地的贫瘠而坚决留了下来,15年中,她不断地在这片土地上创造财富、播种希望、传播善良。她说,财富不该属于她个人;她说,行善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她说,一定要做一辈子做好事的人。 她就是兰州市红古区鑫源天然气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尹建敏。 15年前的决定 2001年,受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感召,尹建敏第一次踏上兰州这块陌生的土地。 在这之前,她曾就职于老家的辽宁丹东电力安装公司,后因家庭原因远走他乡,上世纪80年代末南下广州创业,期间打过工、开过饭店、做过贸易生意,几近艰难但她积累到了人生的第一笔财富。 而至今,她仍然清晰记得当年第一次涉足这片土地时的情形。为尽快了解甘肃的环境,找到适合投资的项目,她租了一辆小轿车,拿着地图,从甘肃到青海,沿着公路转了一大圈。那一次的途中见闻,让她几度潸然泪下。“农民穿的破破烂烂,午饭就是蹲在墙角吃洋芋,居住条件差就不说了,连吃饱穿暖都成问题,好多孩子都没有衣服穿,不得不待在家里的炕上。”她没有想到还有这样贫瘠的地方。 尹建敏说,她成长在学习雷锋好榜样的年代,所受教的文化就是一个人应该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去做好事,去帮助别人,去服务社会,只有如此人生才真正有意义,自己才会更快乐。 因此,看到那样的贫瘠,她抑制不住地泪如雨下,当即就下了决心,她要留在这里,为这片土地做点什么。她深信,扎根西部的创业路程,可以实现她的人生价值,可以施展自己“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抱负。 当记者见到尹建敏的时候,她已经实现了自己当年的抱负。 经过她的不懈努力,2001年兰州市红古区鑫源天然气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当时仅有5名工作人员,其发展的每一步无比艰辛;到2003年12月工程开工建设,一年后通气运营公司走上正轨;到目前固定资产2.3亿元,年销售上亿元。 15年中,鑫源在当地不断扩大就业渠道,提供就业岗位,为政府分忧解难。成立党组织、团组织、工会,让每一个员工有信仰、有组织。从工资到福利发放,让每位员工找到他们满意的幸福指数。 初心不改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尹建敏则以此作为座右铭,将此生究竟能做多少好事,作为人生道路上自己对自己的考验。 她说,做善事是为自己的内心而做。在为孩子们做事、为老人做事的时候,她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她说,每一个人成长生活中都曾接受过别人的馈赠,那些馈赠很多时候不能忘记无以回报,唯一能做的便是,当她具备了帮助别人的能力,她要尽己所能。 平日里做志愿者的时候,尹建敏总是扎着马尾,精神利落。近些年,她先后获得“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2012年荣登“中国好人榜”,荣获“甘肃省巾帼建功标兵”“甘肃省三八红旗手”、兰州市首届“十佳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而事实上,她究竟做过多少好事,已经没有人能记得过来。 她是敬老、助学、扶贫志愿者队伍的队长,企业每次的帮扶活动,她都要亲自带头冲在前面。她带领公司志愿者结对帮扶9户空巢老人和115户老年天然气用户,对老人的帮扶在她们的志愿者服务中是每时每天每月的,只要老人需要,公司志愿者都是随叫随到。 她规定,若是安装天然气过程中,遇到残疾人家庭,就免去天然气安装费。每年春节走访残疾人家庭,送去帮扶金,为残疾家庭孩子助学,更成为公司的不成文规定。 在红古区,十几年来,她每月定时定点慰问19户困难户,给他们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帮助他们出点子想办法,脱贫致富。而从红古区养老院筹建那天起,就捐助电视机及养老院办公用品十几万元,多年来承担老人们四季衣服、鞋袜,每月为老人送去2000元的米面油。 在临洮县甘坪小学,300多名孩子在她的帮助下走进校园,她不仅带领团队整修了校舍,还每学期为孩子们添置学习用品、图书、衣物,甚至承诺,每两年为大山里孩子们开展一次夏令营活动。如今这些孩子们跟着她走出大山,到北京参观航天城、升国旗仪式,走进清华、北大,登上万里长城……15年来,她资助的50多名大学生,考上研究生后持续资助,有的大学毕业就留在公司就业。 提起她做过的善事,员工们七嘴八舌说个没完:重病儿童卢浩东、陈春红、刘涛、刘斌接受过她捐助的20多万元医疗费;抗美援朝伤残军人张俊岳家的孩子是她安排到公司就业,每月都去看望慰问这个老军人;兰州十八中学生王生祺、吴泽勇,自他们年幼时便一直资助,现在两个孩子学习、工作都很优秀……十多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她向社会各类捐款捐物已达600余万元以上。 但是,在尹建敏看来,做这些事情她不仅仅是在帮助别人,事实上,慈善、公益、资助、帮扶、助学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融入她的生活,让每天生活得更充实、平静。 她说,在做慈善的过程中,她收获了人与人之间宝贵的情谊。 “在我们每天、每月、每年持续的志愿者活动中,我和员工、参与的志愿者们以及被资助对象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一同为爱快乐付出着、收获着,我们觉得这样活着,人生因此更有意义、有活力、有生机,有不是金钱的精神财富。” 投桃报李 别人说,尹建敏15年扎根奉献于这片土地实属不易,但是,尹建敏说,她其实是被这片土地所滋养的人。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一定要想到,企业的财富不是你的。企业走到今天,不是我个人的能力,只是我在西北的定位和决策选对了,但是企业最终能发展起来是得益于政府、员工和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尤其是这块土地上的人民接纳了你。”尹建敏说,这是这些年她深刻的体会。 十几年前,她在甘肃刚刚起步的时候,项目在建中就遭遇了资金链断裂。百般无奈之下,她敲开了当时主抓金融的兰州市副市长的办公室。当时,她并不认识这位副市长,怕被秘书拒之门外,她选择直接敲门。令她没有想到的是,主管领导在听了她的诉求后,当着她的面就拨通了银行主管的电话。之后不到一个月,用在建项目做抵押,尹建敏申请到了1000多万元的贷款。 尹建敏一直说,正是政府当年的雪中送炭,才成就了企业的今时今日。而在企业的成长壮大过程中,所受到的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支持远不止这些。 她所从事的天然气行业,是每天为千家万户老百姓和工业生产企业做服务。而十几年中,建成调压站9座、阀室、阀井2座,建成民和至海石湾至连城铝厂输配管道30KM、平安至花庄至红古天然气输配管道20KM;海石湾及窑街城区中压管网35.32KM,小区庭院管65.43KM;发展居民用户19658户,锅炉、餐饮、商业用户442家;建成日压缩5万标方天然气汽车加气母站1座、日压缩3万标方天然气汽车加气子站1座;固定资产2.3亿元,年销售上亿元。她说,没有老百姓的认可,企业不会有这样持久的生命力。 投桃报李,感恩、回报的最好方式,首先就是诚信,对社会诚信、对政府诚信、对员工诚信。 在她的理解中,企业对政府守诚信,可不单是如实纳税这么简单。“对政府做到诚信,一个是企业在当地发展,一定要遵纪守法;一个是,项目在建设和投产,必须对政府负责任,不能半途而废;再一个,是税收上,真正优秀的企业家是该想怎么把企业做得更好,创收创税为政府和国家上缴更多的利润,而不是挖空心思琢磨怎么逃税避税。”她说,这是企业对政府支持应该保持的起码底线。 感恩、孝道、责任,是尹建敏为企业员工确立的行为理念。十几年来,鑫源从初创时期的5名员工,发展到了现在的300多名员工,每一个员工都听过尹建敏的“家教课”。几十年来,东奔西跑不管如何抽不开身,她都坚持要为新入职员工讲上这么一堂课,她希望通过自己的以身作则把这种理念深深根植于员工的心里。 她说,这是她对员工的诚信。她认为,企业在发展中一定要对员工诚信,首先,是把员工看成企业的主人;其次,便是教会员工怎么做人做事,引导员工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敢于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最后,才是培养员工在企业里做一个尽职职责、有担当的职员。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离不开一方百姓,这是不能忘的。那么,企业有能力的时候,就有义务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分忧。有些事情政府做不到的,又是老百姓需要的,我们企业就应该去做好。”尹建敏看来,除了做信得过的产品服务,常怀感恩之心,“达则兼济天下”是企业对所在的这片土地应该保持的一种真诚和用心。 而秉承“感恩、孝道、责任”的企业文化,回归农业,造血扶贫,2014年她又开始注资农业发展,成立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将天然气公司利润的工商资本全部反哺投资农业,以工业反哺农业,带动当地农民致富,直接参与项目生产建设中,解决返乡农民工、农村剩余劳动力200名,带动1.3万农户从中受益,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保证农民每月收入稳定。 尹建敏说:“给我5年时间,我要让附近的农民,年收入翻番,衣食住行全面改善……给他们钱,不如帮他们致富。”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