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1-27 第07版:七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刘凤玲:用诚信驾驭“方舟” |
|
作者:
■本报记者席昱梅通讯员鲁学勇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943 |
|
|
|
|
|
|
梦想的实现,在于信念的坚持。靠着诚信,十几年来,刘凤玲把最初作坊式的棉花加工厂,发展成为拥有"水杉"、"方舟缘"两大自主畅销品牌,年产10万锭纺纱、2万吨皮棉和近三年公司完成销售收入7.9亿元、实现利润4580万元、上缴税利2280万元,以纺织为主业、多元拓展的大型企业集团--方舟集团。 对于公司今后的发展,我们将以“纺中原锦绣,织华夏蓝图”为公司的企业文化,致力通过技术创新,扩大产品生产线,提高产品质量,向高精尖产品发展,在同行业争做龙头,倾力打造“方舟”品牌产品,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更好的回报社会、回报家乡。 从骑着自行车走村串户收购棉花,到作坊式的棉花加工厂,再到拥有以纺织为主业、多元拓展的大型企业集团——方舟集团,她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嬗变,一路走来,她尝遍了创业路上的酸甜苦辣,演绎出一个由穷孩子成为千万富翁的神话故事。她就是河南省夏邑县工商联常委、河南方舟棉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凤玲。 有梦想,开启创业之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脱贫致富,是刘凤玲创业时最初的梦想。提起昔日的苦,刘凤玲至今记忆犹新,“就是坐月子的时候,连鸡蛋都舍不得吃。”心随梦动,为了尽快摆脱贫困,刘凤玲决定做棉花收购。没有资金,她和丈夫东挪西借凑了500元,踏上了骑着自行车走村串户收购棉花的创业之路。 为了多收购棉花,她和丈夫每天披星戴月地奔波在乡村路上。渴了,就喝口凉水;饿了,就啃口干馍。“其他时间还好些,最难熬的是冬天,有时深夜回到家里,被冻伤的双脚一夜都暖不热,特别是被冻裂的双手,常常疼得无法入眠。”在谈到创业初期的艰辛,刘凤玲如是说。这样一种居无定所、食无守时的“游方收购”生涯,对他们夫妇来说,是一种磨难,更是一种历练。 看到别人开着手扶车下乡收购棉花,不仅省力,而且能收购更多的棉花。刘凤玲也想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手扶车,减轻丈夫收购过程中的辛苦。为此,刘凤玲就抱着孩子在家里摆摊设点,卖过汽水、苹果、草帽,可以说是能够想到的,她基本上都作以尝试。苍天不负苦心人,两年后,刘凤玲也实现了开着手扶车下乡收棉花的愿望。 要想带动更多的乡亲脱贫致富,必须创办棉花加工厂。随着资金的不断积累,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刘凤玲迈出了她人生至关重要的第二步。经过充分考察论证,刘凤玲立足家乡棉花资源充足的优势,筹集资金办起了小型棉花加工厂,并安排十几名乡亲就业。在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的同时,她也成了家乡脱贫致富的领头人。 有诚信,演绎发展神话 做企业讲究的就是一个诚字。诚信,是对客户负责,对社会负责,最重要的,是对自己负责,否则一切都会归零。刘凤玲深知创业的艰辛,也清楚做大做强企业的要义。有一年冬天,刘凤玲接到浙江省余杭县纺织厂汇来的欠款,发现多汇了18万元,她当即就给对方打电话说明情况,并退回了多汇的部分。这件事令纺织厂厂长非常感动,连说刘凤玲是河南人的骄傲、商丘人的典范,并提前汇来100万元,让其做棉花收购资金。随后,刘凤玲讲诚信的消息在浙江不胫而走,许多厂家纷纷主动与刘凤玲联系、签订订单。 品牌是企业的生命。刘凤玲始终秉承“科技兴企”和“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以管理促效益、以诚信树品牌”的宗旨,建立了“科研、营销、管理”三大团队。科研方面,刘凤玲拥有一支技术精干,高素质,专业配置合理的科技团队,并亲自担任科技团队带头人,与河南纺织学院通力合作,开发新品。特别是近两年,刘凤玲充分发挥科技团队人才优势,在原有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大力改进生产技术、工艺,节能降耗,使产品向着超轻、超薄、高精方向发展,提高了产品质量,提升了公司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核心竞争力,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运营中,刘凤玲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以市场为重点,采取种植、加工、销售、贸工农一体化,实现产供销一条龙的棉花精深加工产业化。建立了以财务为中心,以市场营销为龙头的经营管理模式,积极发展“订单生产”,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开展技术指导、保护价收购等契约化合作,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逐步成熟。截至2014年底,公司全年发展棉花种植面积3000余亩,带动农户300余户,在促进群众增收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来源。 在销售领域,刘凤玲实行以销定产,以产促销经营模式,拥有嘉兴越峰麻纺有限公司、如皋市丁堰纺织有限公司、吴江新谊纺织有限公司、南通海盟纺织有限公司、如皋市三都云达纺织公司、如皋市桂英纺织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国有、民营大中型销售客户,产品市场辐射安徽、山东、江苏、河北及商丘周边地区,供不应求。 梦想的实现,在于信念的坚持。靠着诚信,十几年来,刘凤玲把最初作坊式的棉花加工厂,发展成为拥有“水杉”、“方舟缘”两大自主畅销品牌,年产10万锭纺纱、2万吨皮棉和近3年公司完成销售收入7.9亿元、实现利润4580万元、上缴税利2280万元,以纺织为主业、多元拓展的大型企业集团——方舟集团。集团下辖方舟棉业、中峰棉业、银信棉业、瓜州长兴棉业、瓜州伊发棉业、方舟缘家纺、方舟商贸等7家全资子公司,跨越新疆、甘肃、河南、江苏、浙江等5个省份,覆盖棉花种植、加工、纺纱到家纺完整的产业链条。 有情义,踏上大爱之行 关心民生,热心公益事业,不仅仅是个人善心的表达,更是企业应该长期坚持的一种社会责任。一直以来,刘凤玲始终把公益事业作为企业一项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夏邑人,企业的发展带给我很多的财富和荣誉,但我认为这些都不是我的追求目标,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的人干事、创业,走向富裕的道路,为家乡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此,刘凤玲在做好公司发展的同时,也将把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发展目标。为了报答养育她十几年的朱营村,刘凤玲无偿出资4万多元,发展乡村文化,支持新农村建设事业。在2003年抗击非典工作中,她不仅购买帐篷、方便面等物品,看望外出务工归来的乡亲,还在当年秋季排涝救灾中,购置面粉、被褥等物品送到特困户家中。在金秋助学活动中,她先后捐款5万多元,资助20名贫困生;2008年,当她得知乡政府新建敬老院时,及时将5万元捐款送到乡政府。特别在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刘凤玲率先捐款3万元,在她的带动下,全厂职工迅速行动,当天就为灾区捐款十几万元。近几年来,刘凤玲累计为公益慈善事业捐款达100多万元。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2015年12月18日,刘凤玲被全国妇联授予“女性创业之星”,2014年荣获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三八”红旗手、河南省妇女杰出代表,2013年被商丘市授予“巾帼建功”女标兵、双学双比先进个人、五一劳动模范多项荣誉。 “我们将以‘纺中原锦绣·织华夏蓝图’为公司的企业文化,致力通过技术创新,扩大产品生产线,提高产品质量,向高精尖产品发展,在同行业争做龙头,倾力打造‘方舟’品牌产品,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更好的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在谈到今后的公司发展时,刘凤玲如是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