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1-27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算好寒潮经济账必不可少 |
|
作者:
■王呈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17 |
|
|
|
|
|
|
猝不及防的寒潮,带来了一连串连锁反应。 按照民政部以及各省民政厅的统计数据,截至25日,受寒潮和雨雪冰冻天气影响,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遭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254.3万人受灾。其中,浙江省直接经济损失约7亿元,农作物受灾面积105.6千公顷;四川、云南、广东直接经济损失则分别为2.2亿元、8300余万元、6600余万元。 寒潮对经济的影响还不止于此。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受严寒天气影响最终修正值按年率计算萎缩2.9%,低于此前估测的萎缩1.0%。高盛当时也发布研报称,通过比较天气变量对美国各主要经济指标、州内生产总值数据中不同行业以及就业报告中不同行业的影响,发现天气对建筑业、零售贸易、休闲餐旅、外贸和制造业的影响通常最大。 事实上,因寒潮期间伴有降温、大风和降雪天气,不利于现场作业人员施工作业,我国多地住建部门已责令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在建工程项目部寒潮期间全部停止施工,并要求现场人员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严寒天气下,“冬日懒人”也越来越多。根据美团大众点评数据研究院相关数据,北京市外卖订单量在低温零下11摄氏度两天出现明显增长,增幅环比上周增长超过20%。电商方面,京东数据显示,由于气温的下降,羽绒服的销量翻番,而包括电油汀、暖风机、电热炉、小太阳等在内的各类取暖产品最近销量则达到前一段时间的3倍多,保暖内衣的销量更是达到了平时的5倍;淘宝数据也显示,从1月17日到23日,“羽绒服”已经成为本周服装搜索前三的关键字,平台羽绒服销售量整体增长60%左右,其中,江苏、广东和浙江占据三成左右,除此之外,取暖器、电热毯、暖宝宝和秋裤成为“抗寒四大神器”。 多地降雪则导致航班取消以及道路交通受限,旅游等相关行业承压。实际上,此次寒潮还影响到了日韩等地:日航和全日空24日取消了从羽田机场飞往九州和中国地区的航班,韩国济州机场从23日到25日,近1100班航班被取消,滞留旅客人数可能高达8.69万,其中1400人被困在机场航站楼,这其中有不少是中国旅客。 此前主要出口欧美的传统制造商和供货商,也在国内找到了商机,达到了“去产能”的效果。如浙江一家销售防滑链的公司,日新增订单量就达到了100多万元。此外,由于严寒带来对供暖需求的增长,不仅供暖设备销售火热,弱势运行的煤市场也有望回暖,相关股票顺势大涨。而锂电池则在寒冬中遭遇“失灵”、容量缩水的尴尬。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寒潮对经济的正负影响同时存在,但究竟几家欢喜几家愁,还需要有关部门仔细研判。譬如,电商、御寒装备等带来的“替代效应”能否弥补严寒带来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在“互联网+”、大数据大行其道的当下,如何用更权威的数据引导经济生活有序运转?如何加速推出相关保险保障机制,建立多部门联动的抗冻应急体系?是否应当在寒潮结束时,好好盘算好当下因寒潮影响的经济账单?若如是,无论企业界,还是经济学家,也好凭此深入研判,以便更好地应对下一次不期而遇的极寒天气,为经济平稳运行做出应有的贡献。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