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1-20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高速贵州”跃上万亿新坐标 |
|
作者:
■本报记者王松管弦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379 |
|
|
|
|
|
|
截至2015年年底,贵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100公里,实现全域88个县(市、区)通高速公路,全省路网密度达到2.9公里/百平方公里,在西部地区位居前列,形成了15个出省通道,与周边5省(区、市)形成两个以上高速公路通道 2015年12月31日,随着望安高速、贵瓮高速、江安高速、道安高速先后宣布通车正式运营,贵州迎来了县县通高速公路的时代,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省份。与此同时,该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多项经济指标跨进万亿大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位于全国前列。至此,贵州跃上万亿新坐标。 打破交通困局 2007年,时任贵州省省长林树森通过深入调研,提出举全省之力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明确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形成以高速、高等级公路和铁路为骨架,多种运输方式相配套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县县通高速”的宏大目标被首次响亮提出。 截至2015年,贵州提前完成了县县通高速目标,形成15个高速公路出省通道。向东,打通连接长三角的高速通道;向西,建设通向东盟的国际高速大通道;向南,通过高速通道融入珠三角;向北,实现与成渝经济区、古丝绸之路高速连接。贵州与外界的联系由此将实现无缝对接。与此同时,全省65个贫困县全部通高速公路,其中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高速公路里程达4041公里,约占全省的80%,所有贫困县实现通高速公路目标,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路网结构。 显而易见的是,高速公路缩短了时空距离,带给贵州的机遇不仅是交通条件改善、物流成本下降,还将倒逼产业结构布局优化、城市生活品质提升,直接推动全省及邻省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从交通“边角”变为交通“高地”。 晋级万亿俱乐部 2015年末,贵州省统计局发布数据:2015年前三季度,该省地区生产总值7195.58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8.5%,好于近三年完成进度最好水平。预计全年仍然保持在10%以上两位数增长水平,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1万亿元大关。与此同时,全省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金突破两万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接近两万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接近1.5万亿元;该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00万元统计口径)突破1万亿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统计口径)也有望突破1万亿元。 此前召开的贵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总结该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时,用了“五个最”对过往的2015年加以概括: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年均增长12.5%以上,突破1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6437万元,告别长期挂末的位置;基础设施变化最大,进入高铁时代,高速公路里程突破5100公里,成为西部第一个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省份;发展活力最足,预计民营经济比重从35%提高到50%。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预计分别年均增长32.9%和53%;生态建设成效最好,预计完成造林2161万亩,石漠化治理827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将突破5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9%;人民得到的实惠最多,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1.7%和14.8%,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149万人将减少到2015年底的520万人左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数从2011年的58.7%提高到2015年的80.5%。 贵州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黄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贵州GDP已晋级万亿元俱乐部,但贵州仍面临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人口多、民生和社会事业滞后,贫穷落后的主要矛盾没有改变;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宏观背景下,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工业经济增速放缓,农业稳定增长基础仍不牢固,服务业带动能力还不强,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比较多;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产业结构不合理,空间布局不完善,环境保护压力大,生态建设欠账多,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逐步加大。黄勇认为,高速发展中的贵州仍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结构调整缓慢、质量效益不高,发展中仍存在速度与质量、经济与社会、城市与乡村等不协调,对外开放总体水平不够高,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分配不公平的问题比较突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等问题和困难。 为此,贵州已明确提出,今后5年要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5个方面实现新跨越:推进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实现新跨越,保持10%左右的增速,提高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新跨越,坚持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一方面推进绿色贵州建设、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加强环境治理、生态环境监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扶贫攻坚和民生改善实现新跨越,在现行标准下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推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实现新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依靠改革强动力、开放增活力,着力抓好重大改革事项,着力抓好重大开放平台建设,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新跨越提供持续不竭的动力;推进社会建设和法治保障实现新跨越。 有专家分析,前期刺激政策让贵州加速发展提供了利好和支撑,但同时但也孕育了一定风险,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化解和防控。而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这将对地方财力增长形成强力抑制。偿债高峰的到来与偿债能力的疲软叠加在一起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因此,如何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咬定创新谋发展,实现从承接产业转移到承接资本转移的蝶变,向生态要魅力,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动力,向民生要推力等,考验着高速前行的贵州。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