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1-20
2016-01-20 第07版:七版 【字体】大 |默认 |

叫响川商品牌 同舟共济商海

——访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陈放

作者: ■本报记者陈明 见习记者向芸吴钩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048
    陈放认为,当前川商"走出去"正面临大好形势。据了解,为进一步加快四川民企"走出去"步伐,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四川省工商联与四川省商务厅签订了共同推动民营企业"走出去"合作备忘录,将在建立工作机制、强化资源共享、推动金融合作、大力拓展市场、推动项目落地、加强人才培训六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整合资源、凝聚力量,为四川民营企业"走出去"装上"双引擎"
    从开辟茶马古道到探索南方丝绸之路,从发明全球第一张纸币“交子”到创建全国最繁华的盐都,作为古代三大商帮之一,川商聪明而勤奋实干,求实而敢为天下先,历经了千年的兴衰起落,也曾缔造过富甲天下的辉煌。
    历史成就了川商,新时代要求川商有新作为。在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川商如何“互联互通”、舍短求长,如何顺势而上、做优做强,如何抱团“走出去”、拓展“两个市场”,都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天下川商是一家,川商抱团发展是现在和未来不可回避的主题和面临的挑战。弘扬川商精神、传播川商文化、凝聚川商力量、创新川商品牌,是每一位川商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陈放如是说。
    新常态下川商抱团求变
    翻看千年中国历史,川商起落不定。虽然早在隋唐五代,成都就有“水陆所凑,货殖所萃”的繁荣景象,但华夏史册上却只有浙商、晋商、闽商、徽商等叱咤风云,难寻川商踪迹。近代中国,相较于宁波商帮、潮州商帮的翻云覆雨,关于川商只留下太平天国时期在盐业市场的短暂辉煌和川商卢干臣等创办“森昌泰”火柴厂的只言片语。当代中国,虽涌现出一批领导人物和佼佼者,但川商在全国经济版图中拔得头筹的却不多,更未抱团发展,成为“十大商帮”之一。
    陈放表示,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普遍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抱团取暖、创新求变,将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广大川商要认清大势、把握大势,避免“单打独斗”,增强川商的凝聚力。
    “一方面,川商要树立开放意识,主动认识和适应新常态,以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创新转型中做强做优做大;另一方面,要整合资源、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形成强大合力,增强抗风险能力,在合作共赢中做强做优做大,塑造川商良好的形象。”陈放认为,在抱团求变的理念、模式、做法等方面,川商可以向浙商粤商、闽商等强大和活跃的商帮学习借鉴。
    而随着四川省委、省政府实施“川商回家工程”,将最大限度地集成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绵阳科技城先行先试等国家和四川省的支持政策,为川商抱团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和条件。
    在去年举行的四川省川商返乡创业回家发展座谈会后,知名川商代表和来自全国30个省(市、区)的四川商会会长,将来自家乡人民的邀请和一大批投资创业新机遇,带给了全国、全世界的川商。而将于今年2月举行的首届川商返乡发展大会,则将通过川商总会成立大会、川商返乡创业成果展、新常态下川商创新发展论坛、“川商家乡行”考察投资系列活动等,真正将川商团结起来,汇聚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陈放说,面对川商抱团发展的强烈意愿和历史机遇,四川省工商联将进一步发挥工商联对商会组织的指导、引导、服务职能,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通过主动搭建平台,建立协作服务机制,加强对各地四川商会及在川异地商会的联系和服务,推进四川商会一体化建设,共同打造川商品牌。
    陈放勉励广大川商要以创新为灵魂、以诚信为基石、以合作为动力,共同打造“创新敬业、合作诚信、执着坚忍、豁达包容”的川商精神;要深化合作、整合资源,积极探索川商抱团发展的新机制,在合作共赢中塑造川商良好形象;要主动认识适应新常态,以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为引擎,主动融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主动融入到“互联网+”的创新时代之中,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发展壮大;要致富不忘家乡,把握四川加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一如既往地支持家乡的发展,积极回乡投资创业兴业。新机遇中川商迈步“走出去”
    在谋求抱团发展的同时,川商也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并逐步成为四川对外投资的生力军,如新希望、通威集团、科伦集团、新筑路桥、华侨凤凰、波鸿集团、开元集团等知名四川民企在国外进行园区建设、并购重组、投资建厂,对全省民营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四川省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0%,民营企业出口在全省的比重达到37.8%,四川民企海外投资也从以资源开发、制造业、服务业、农林产业四大领域为主向跨国并购发展,投资区域从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和非洲向欧洲、美洲等高端市场延伸,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扩宽、市场不断拓展、队伍不断壮大的新特点。
    同时,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的刺激下,四川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意愿非常强烈,四川省开展对外贸易的企业虽然不到4000家,但其中约2988家来自于民营企业,占比77%,几乎有所出口商品中都有民营企业的身影。
    陈放表示,尽管四川民企“走出去”仍面临对外投资规模不大、开展境外融资困难、产品和技术缺乏竞争力、缺乏国际经营管理人才、政府扶持政策力度不够等困难和问题,但川商大规模“走出去”既是大势所需,也是形势所迫。经济全球化需要川商“走出去”,经济新常态倒逼川商“走出去”,企业自身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川商“走出去”。
    据了解,为进一步加快四川民企“走出去”步伐,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四川省工商联与四川省商务厅签订了共同推动民营企业“走出去”合作备忘录,将在建立工作机制、强化资源共享、推动金融合作、大力拓展市场、推动项目落地、加强人才培训六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整合资源、凝聚力量,为四川民营企业“走出去”装上“双引擎”。
    陈放认为,当前川商“走出去”正面临大好形势,四川启动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251三年行动计划”,从2015年起将利用3年的时间,锁定俄罗斯、新加坡、印度、捷克、沙特等20个国家实施重点开拓、深度开拓;在“走出去”和“引进来”项目中,优选50个重大项目实施重点跟踪、强力促进;在全省现有外经贸企业中,精选100家与沿线国家有较好贸易投资基础的优势企业,实施重点引导、形成示范。
    同时,四川省工商联与新西兰、以色列、韩国、日本等国就推动两地企业经贸活动、商会联系建立了交流渠道,并签署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商会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川、滇、贵、藏、渝、桂等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会、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
    “‘万事’和‘东风’俱备,希望全省民企抓住‘走出去’发展机遇,搭乘‘一带一路’快车,扎根创新创业热土,主动融入全球经济格局,壮大自身实力,在国际经济调整布局和产业转移中赢得一席之地。”陈放表示,四川省工商联将帮助企业多方面整合资源,组织企业“抱团出海”;参与推动建立四川“境外人员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联系会议”机制,在外方与民企间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提高民企“走出去”便利化程度;继续做好中白工业园区已签约企业的跟踪服务工作,推动更多有实力企业落户园区;鼓励全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民企“筑巢引凤”“中西合璧”,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