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1-20 第05版:五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落实,是一切的关键 |
|
作者:
■本报记者李运涛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70 |
|
|
|
|
|
|
“中国边贸第一大市”“中国糖都”“中国锰都”“中国红木之都”、综治考评广西“六个第一”、行政许可事项广西最少、平均通关耗时广西最少、区外招商引资完成进度广西第一……这一系列“第一”和“最少”同时“落户”在了一个年轻的新兴地级市,崇左——这个曾经让外界感到陌生的南疆边陲城市,在不经意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奇迹由何而出?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任何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都需从实干做起,坐地空谈说不出成绩,指手画脚画不出业绩,一百个纲领不如一次行动,一万句口号抵不了一个落实。记者近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的采访过程中,对“落实”二字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崇左一个个成绩的背后,有主要领导坚定的“狠抓落实,善抓落实”意识在做强力的推手。 从表面上看,崇左市的快速发展有国家层面的战略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国家实施沿边开放开发、“一带一路”建设等因素给了对接东盟边关的崇左更多的活力。但在更深入采访中,记者发现,崇左市的各项成就,是当地领导在不折不扣坚定地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决策部署的前提下,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提出加快推进“两加”“两成”等措施,加快当地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生产方式、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如果说崇左取得了一些成绩,那并不是我们领导个人有多大的能力,有多大的创新,是因为我们认准了一点,那就是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战略部署,盯住不放,狠抓落实。”采访中,崇左市委书记黄克,这位敦厚的壮家儿子,用不很标准的“夹壮”普通话,一再强调了一个清晰的词,那就是“落实”。“中央和自治区为我们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改革发展的好思路、好政策、好措施,我们崇左要做的就是抢机遇、再开放、抓落实。实干是能力,落实是水平。落实,是一切的关键。”黄克朴实的话语下面,记者看到了一种坚定的决心与态度。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无论是在贯彻中央、自治区部署的各项举措大会中的一再强调“反对空谈、强调实干”“狠抓落实、善抓落实”,还是在“精准扶贫”偏僻山乡的“驻村蹲点”同吃同住同聊同劳过程,无论是在力促边贸增长中要求“零距离、零障碍、零差错”,还是在综治调研中提出“马上办理、一站放行、一次办好”“装一个摄像头胜过养十条狗”等朴实话语的背后,无不体现黄克对“落实”俩字的率先垂范的诠释。 在“反对空谈、强调实干”“狠抓落实、善抓落实”思想指导下,“十二五”期间,以黄克为首的崇左市主政者,在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的大形势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以加力开放合作、加快南崇经济带建设为抓手,妥善应对糖价、锰价市场低迷等重大风险挑战,坚持“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总基调,狠抓以改促增、以农促增、以多促增、以城促增、以贸促增、以美促增、以扶促增、以服促增、以教促增、以老促增等“十个促增”,崇左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才成果丰硕,从而实现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真正提升和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正是因为强调“落实”、狠抓“落实”、善抓“落实”,崇左的“十二五”已画上圆满的句号,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布局实施,未来的崇左将迎来更多重要的发展新机遇。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