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1-14 第06版:六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求共同富裕 体现人生价值 |
|
作者:
■郭兴银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622 |
|
|
|
|
|
|
山西平遥煤化集团是一家集煤炭采选、炼焦化工、新型建材生产、天然气营运、铁路运销、物流运输、农林生态开发、旅游餐饮、金融贸易、推光漆器文化产业发展、新型光学材料生产、环保石头纸生产等传统产业和新型产业协调发展,产、运、销一体化,多元化循环发展的综合型民营企业。目前拥有下属企业26个,职工近6000人,总资产超过40亿,近10年累计上缴国家税费突破了34亿元。 公司先后荣获山西省百强企业、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山西省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山西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国"十一五"时期劳动竞赛先进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双爱双评先进企业、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我是1975年被招为平遥县水泥厂的协议工,从泥水工、车间保管员、办公室干事一路干起的。1982年初,我通过招工考试,成为平遥县第一煤矿井下的一名正式工人,先后从事过井下工人、组长、办公室干事、团支部书记、企管办主任、副矿长、矿长、总经理等不同的工作。 1994年县政府调整我主持煤矿工作,1995年任矿长,2002年初平遥县第一煤矿进行了改制,到现在企业从一个年产煤炭10万吨的衰老型小煤矿,发展到拥有下属企业26个、职工近6000人、总资产超过40亿的大型企业集团。 从濒临资源枯竭的小煤矿到资产数十亿的企业集团 平遥煤化集团是在原平遥县第一煤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1958年建矿,年设计生产能力为9万吨的地方国有小煤矿。20年前的平遥一矿,煤炭生产能力一直维持在10万吨左右,有在职职工500多人,退休职工400多人。和其他当时的国有企业一样,包袱沉重,亏损严重,经营困难。1994年,企业当时的年销售收入是500多万元,年上缴国家税费只有50万元,经过36年的开采,当时的平遥一矿已经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困境。 1994年8月县政府调整我主持煤矿工作,1995年2月任矿长,2002年初进行了改制,最终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在全体干部职工的艰苦奋斗下,企业从一个年产煤炭10万吨的衰老型小煤矿,发展到现在拥有下属企业26个、职工近6000人、总资产超过40亿、近10年累计上缴国家税费突破34亿元、职工安居乐业走向了共同富裕的股份制企业。 现在公司是股份制,我占总股本的9.2%,全体职工管理骨干占总股本的90.8%。改制12年来,上缴国家税费总额(34亿元)是改制前43年上缴国家税费总额(2130万元)的160倍;企业资产总额(2014年是42亿元)是改制前(2001年是2200.47万元)的190倍;净资产额增值149倍;职工工资总额(2014年是1.63亿元)比1994年(211.4万元)增长76倍,比2002年(1008.4万元)增长15倍;企业职工人均年收入(2014年是4.25万元)同比1994年(2973.6元)增长13倍,同比2002年(1.11万元)增长2.8倍。入股矿工户户住进了楼房,人人持有企业价值百万元的企业股份,多数职工买了小车,企业除了可以接纳职工子女就近就业外,还为社会增加就业岗位近5000个,是改制前提供就业岗位的10倍。全员股份制治理结构,是企业改制十多年来取得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的靠山就是党 许多人曾经问过我一些问题:为什么一个生产单一、年产原煤9万吨的地方国有小煤矿能够用20年时间发展成为拥有26家子公司,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多元发展的综合性企业集团,能够在上万个小煤矿被淘汰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的如此健康快速? 为什么一个1958年建矿的地方国有小煤矿,有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近千人,在面临矿井老、资源衰竭,面临关闭、减员、改制等风险时,能够一个个化险为夷,到现在发展成为职工人人持有企业价值超百万的企业股、住楼房、买小车、领退休金,不仅职工没有下岗,而且比国有职工更好,还为子女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和产业? 为什么一个年产值不足500万元、亏损严重的地方小煤矿能够在改制十年后发展成为上缴税费超过34亿元,创造了每天上交税费200万元的业绩,并且还连续10年纳税平遥第一,连续三年纳税晋中第一? 为什么一个负债累累的地方小煤矿能够发展成为一个企业资产超过40亿元,资产增值190倍,传统产业和新型产业蓬勃发展的优势企业? 为什么过去老板出差的旅差费还需向别人借,而现在企业十年间已累计向社会捐资、捐物达2.85亿元,平均每年近2300万元? 有的人认为是运气好。要说运气好就是人生当中遇到了我们的民族振兴,国家富强,遇到了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有的人认为是机遇好,因为你是煤炭企业,遇见了煤炭十年黄金期。但黄金期不只是煤炭行业有,各行各业都在十年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为什么山西上万个煤炭企业在经历了黄金期后保留的131家煤炭企业,又会有在十几年前原煤产量仅有十万吨的小煤矿呢?这是值得深思的。 有的人认为是有靠山,我是一个矿工的儿子,祖辈是当地出了名的善良农民,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我家的亲戚都比我家还穷,要讲靠山就只能是共产党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家庭的幸福,我的父亲、祖辈是没有一个识字的,如果不是新中国的话,我同样读不起书,所以要有靠山我的靠山就是党,是党培养了一批好领导,出台了一系列的好政策,创造了干事创业的好平台。在这个关系学占据上风的社会,是如何依靠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而健康发展起来的?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还有人认为是国有资产流失。有人认为是国企改制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我对这种认识并不赞同。我认为当时改制的主流是好的,是成功的。就我们的企业为例,当时改制评估是财政局负责。当时煤炭企业正如现在处在了艰难发展时期,评估后的净资产不足500万元,要想改制财政需拿出500多万元才能处理国有企业身份置换。我说这不行,国家改制目的是调动积极性,增强责任性,培育一个能为国家多创税收的企业。当时我主动向评估的同志和改制领导组提出,你评估的企业净资产值必须提高一倍以上。领导组后来听了我的意见,重新做了高价评估。有个别人讲这也是流失。我们对国有资产要以动态的思维来认识。40多年的发展资产净值不足500万元,上交国家税金累计不足2000万元,而改制十多年来,平均每年上交国家税金2.83亿元,是计划经济20年、改革开放国有体制20年总和的14倍。你说这是国有资产的流失还是增值?! 新机遇新挑战 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新要求、新机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关乎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变革,可以说:新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又要开始了,我们的政府、我们的企业家们准备好了吗?任何机遇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深刻反思我们在过去为什么会落后,现在为什么会比别人差,主要是落后在什么地方?我认为,主要是落后在了发展的思维和理念,而不是沿海与内陆的问题。 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新的战略机遇期,我个人认为,在政府层面应该树立起服务意识,站在民营企业家的角度,应当正确地认识政商关系,从而把握这个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指出,在新常态下,官员、企业家都要对政商关系有正确的认识,支持企业发展的动机不是为了腐败而支持,在一定时期出现的特定问题应该是个例,也是发展中的正常问题。这就如我们种庄稼施肥是为了长好庄稼,但杂草也会借用肥力长出来。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有杂草就连庄稼也不种了。如果一个地方经济要发展,必须要建立良好的政商关系,这样才能实现经济发展。 对政府来说,必须要真正树立服务意识。政府目前最关键的是自身的思想解放、观念创新。其次最大的任务是教育、引导人民群众遵纪守法,创业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共同奋斗。管理只管违法乱纪,对于有利于发展的事要放开,现在实行的简化审批程序是一个好的开头。我认为政府要在遵守法制管理上要“有为”,在事关发展的问题上要“无为”。多一些服务和支持,少一些管理和干预。 现在我们面临难得的新机遇、新挑战,如何应对是摆在我们企业家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有的人讲现在是靠智慧竞争,不是上世纪80年代只靠胆量就能致富的时代,但在全民素质全面提升的现在,在进入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敢想、敢干、敢作为、敢负责、敢创”的精神依然重要,创新思维加上创业,加上互联网才有可能实现发展,取得成功。 我相信,只要我们的思维变新,观念变新,适应经济新常态,把握新机遇,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开拓创新,山西的经济就会快速发展,历史上晋商的辉煌就能够在我们这一代再现。 (本文根据作者在“山西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发言整理) 郭兴银: 山西平遥煤化集团董事长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