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1-14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OTA“问题机票”事件发酵 |
连出无效机票“积分倒卖”成“潜规则”须彻查管理漏洞 |
作者:
■本报记者曲若柳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047 |
|
|
|
|
|
|
"国际机票确实有复杂性,有的是多种数据优化结果后出票,中间环节比较多,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订单。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有一定比例的问题单,更为极端的问题就是这次携程出现的,用户收到出票信息,但是机票无效。对于不同平台来说,问题单的几率有高有低,近两年在线平台的订单量多,投诉率也比较高,这与携程的开放平台有一定关系。" 近日,“到机场发现机票无效”“携程所购机票涉积分倒卖”两篇携程用户发布爆料贴在网上热传,由此引发的信任危机也让携程遭遇“问题机票门”。日前,携程回应,两起皆为小概率事件,因供应商失误造成,携程将开展排查,并加大赔偿力度。业内人士分析表示,由于机票价格战愈演愈恶劣,各机票代理商及销售平台利润空间压缩、竞争激励,部分机构“积分倒卖”已成为公开的“潜规则”。 客户曝:买到了无效机票 日前,李先生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题为《携程在手,说走就走不了》的文章,指出其在携程订购的机票尽管收到了电子票号,但在航班起飞前被机场认定为无效。文章显示,所谓“假机票”是2015年12月24日,其帮助好友订购的从北京到札幌的往返机票。 根据李先生贴出的图片,该往返机票的总价是12326元,携程订单号为“1633480466”,自助值机的航司预定号为:PT81C2。携程的信息显示“已出票”。电子票号分别为999-6541646149、9996541646148。 李先生联系了携程客服,在将近半小时后,等到了携程的回应及其解决方案:先买票,之前买到的票帮助退掉。 通过与携程和航空公司多方沟通,李先生发现航空公司并未收到款,也没有订座,更没有出具电子票号。“唯一说得通的逻辑就是携程确实收到了我的付款,但没把我的信息递交给航空公司,钱现在还在携程手上,而机票的电子票号,是携程伪造的。” 对于携程来说,头疼的还不是这一件事。就在这两天,另有消费者发表博文称,其在携程上预订了一张机票,却在国外登机时被认定无效,并险些被所在地机场的警察拘捕。据其表示,携程从英航某个客户那里“偷来”了积分换成了机票,涉嫌转卖积分票。待其投诉反映情况后,携程答应给他重新出一张票,但是使用了另一个日本人的积分换了一张机票卖给他,结果一样被认定为无效票。 据了解,对于积分转让,国内外不同航空公司有不同的规定。但总体而言,航空公司的里程积分可能允许转赠亲属,但并不能进行买卖。 携程:供应商端出问题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OTA(Online Travel Agent,在线旅游平台)均是投诉“重灾区”。前不久,携程、阿里旅行、去哪儿网、同程等四大平台被上海市消保委公开约谈。 在去哪儿网因为屡遭消费者投诉而被多家航空公司“封杀”的背景下,携程对相关事件格外重视。携程已经向其平台上的机票供应商发布通知,称其已经关闭CA/MU/FM/CZ(国航、东航、上航、南航)四家航空公司的旅行套餐,何时开放另行通知。此外,携程还向供应商发布通知称,为了配合东航对国内机票规范化的管理,将升级系统等。 对于李先生表述收到出票信息但机票最终无效一事,携程给出了这样的说法:由于供应商人工操作失误,导致旅客无法登机。客人已经重新购买机票顺利按原计划出行。携程会承担客人损失并赔偿。 另外,针对积分购票无效一事,携程也进行了说明。据其表示,旅客在携程上预订了1月7日从东京飞回北京的机票,由供应商出票,由于供应商违规操作,私自以积分兑换机票,导致旅客无法登机。“得知该情况后,携程致电旅客致歉,对于旅客造成的不良出行感受,携程深表歉意,在退还旅客机票全款的同时,也提出对旅客做相应的补偿。” 同时,对出行受影响的旅客,携程将首先解决客人行程,保证客人出行,后续将执行退一赔三的补偿标准,保障客人权益。 一位航空企业内部人士表示,尽管涉及问题复杂,不在链条中难以知悉其具体原因,但携程此次的反应和处理还是可以的。 李先生则表示,携程方面提出给予其机票三倍价格的现金赔偿,但他更想让携程给个说法,彻查管理漏洞,并给出解决方案,否则后续不敢继续使用这一平台。 业界:开放平台管控力很关键 在携程连续出现机票无效事件后,其开放平台被业界认为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携程COO孙洁早前曾表示,开放平台是其非常重要的战略,它帮助携程在很短的时间内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丰富度,增加了针对客户升级销售的机会。 根据公开数据,携程通过开放平台和超过5000家供应商合作,2015年一季度有5%-10%的酒店交易量,超过60%的机票交易量和超过20%的旅游度假交易量来源于第三方合作伙伴提供的产品。 “国际机票确实有这样的复杂性,有的是多种数据优化结果后出票,中间环节比较多,确实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订单,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有一定比例的问题单,更为极端的问题就是这次携程出现的,用户收到出票信息,但是机票无效。”针对携程用户反映的问题,劲旅咨询首席分析师魏长仁表示,对于不同平台来说,问题单的几率有高有低,近两年在线平台的订单量多,投诉率也比较高,“这和他们的开放平台有一定关系。” 业内人士指出,携程的平台开放后,不少中小供应商进驻。而这些供应商在服务的规范度、国际机票的数据质量以及流程的规范度上存在的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最后出现问题单。同时,供应商又难以管理,即便发现存在问题后被清理出局,但其船小好调头,换个牌子仍旧可以继续运作,平台方面防不胜防。 “电子机票要先卡位,再走后续正式的出票流程,可能一开始订上了,但后面又被取消了,无法证实是操作员的失误还是有意为之,现在大家都说不清,对于平台来讲,就只能赔偿道歉,用这样的方式解决问题。”魏长仁表示。 事实上,机票代理行业积弊已久,原因亦比较复杂。一名业内人士表示,以积分部分来看,三四年前的情况更为混乱,近几年,在航空公司就会员体系等进行规范后,给倒买倒卖积分树立了一定门槛,但倒票分子仍然有空子可钻。“在开放平台上,即使是供应商倒卖积分,携程也无从得知。一旦出了问题,责任可能就落在了携程这方面。” 魏长仁指出,对于携程来说,可能类似的事情未来还会出现,其可以做到的就是提高响应速度,用最快的方式为用户解决问题。同时,对供应商方面也应加强规范性管理。 知名维权律师严义明表示,在维权方面,消费者应该追究携程的问题,由其出面解决。在机票销售一事上,供应商和携程都应该承担一定责任,消费者通过携程平台购票,也是携程告知其购票成功,其应该为消费者进行确认,即便终极责任在供应商,在此之前,携程也要承担连带责任。携程是一个窗口,用户没有和供应商发生直接关系,作为一个窗口,携程有责任把事情解决好,也有权利要求真正出问题的环节方最终负责。 “如果是平台的自营机票,基本能保证机票安全性;如果是供应商的,平台也很难掌握详细情况。”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彦峰解释,这实际上牵扯到各大旅行平台的通病:为了让机票价格更有竞争力、吸引更多流量,便会选择增加供应商进入平台;而如果供应商涌入平台,对管理上的难题又无暇顾及,这也成为多家旅游网站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杨彦峰说,出境游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庞大,在线平台应该通过技术等手段,从现在的事后监管变成事前和事中监管,防止“问题机票”出售给消费者。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