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1-06
2016-01-06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台湾大选的变与不变

作者: ■王义伟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87
    
    再有10天,1月16日,台湾大选就将举行。很多朋友最近和笔者探讨,这次大选朱立伦和蔡英文谁会赢。其实这些朋友心里大致都有数了,不过是希望从笔者这里听到特别的、不一样的消息和研判。对此,笔者一方面有些无奈,因为指望奇迹发生,几率不大;另一方面,笔者也想告诉关心两岸关系的读者,既然大陆的两岸政策是和平统一,那就不必要用一种敌对的、你死我活的,或者说是非得消灭某一方的思维来观察两岸关系。
    因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大陆方面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无论是谁,不管以前有过什么主张,只要愿意参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陆都欢迎。请注意习总书记的措辞,他说的是只要愿意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陆就欢迎。
    回到此次大选,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候选人的两次辩论,第一次于2015年12月27日举行,第二次于1月2日举行。这两次辩论,在笔者看来,有两个看点。
    第一,再一次见证了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影响力。
    台湾的大选辩论是由对阵几方都认可的媒体联合举办的。这一次参与主办的媒体有9家,包括“四报一社”(中国时报、联合报、自由时报、苹果日报、中央通讯社)、公共电视、三立电视、沃草与Google,其中公共电视承办制播第一场辩论会,三立电视承办制播第二场辩论会。
    由于网络和自媒体的影响力扩大,这两次辩论纳入了网络提问,这在台湾大选中还是第一册。
    两次辩论,三位候选人的交锋都很激烈,也有人注意到了,作为主办方的媒体,派出的提问者也非常专业、提问的问题也很犀利,而网友的问题,也不逊色,都是直逼台湾内外政策的焦点。
    第二,关于两岸关系,三位候选人的表态,尤其是蔡英文的表态,颇多玩味之处。
    在第一场辩论中,联合报总编辑游美月先是单独问蔡英文,现在还不认同九二共识,即使是两岸关系倒退也在所不惜吗?
    对此问题,蔡英文说:两岸关系尤其是对于九二共识的立场,她过去都说得相当清楚了。这段历史事实民进党没有否认,只是要用什么名称去说,大家有意见。这件事情,建议大家求同存异坐下来好好谈,相信大陆也会秉持务实态度来跟台湾互动。
    蔡英文还说,民进党从来没有排除大陆在台湾经济发展的角色,但是台湾必须跟国际接轨,不能单单跟大陆绑在一起,这对台湾整体产业来讲是不利的。
    在第二场辩论中,蔡英文又表示,民进党对于跟大陆交往从来没有排斥,民进党在意的是风险管理。
    想比较于蔡英文,对于两岸关系,国民党的朱立伦和亲民党的宋楚瑜态度要明快多了。
    宋楚瑜说,他支持九二共识,习马会后,两岸已经有了重大突破、变化。宋还提及2000年他参加台湾大选的时候,面对大陆,台湾还有多好的商机,但是台湾虚耗了16年。未来台湾应该好好的进行两岸互通。
    朱立伦也表示,坚持九二共识,不怕红色供应链。
    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从2015年11月7日习马会后,大陆和马英九当局联手,在促使绿营、尤其是蔡英文团队认同九二共识方面,施加了相当大的力道。
    首先是两岸热线再次强调九二共识。
    2015年年末,大陆国台办与台湾陆委会之间的首长热线正式启用,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湾陆委会主委夏立言首次通过热线进行通话。双方肯定过去一年在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两部门保持沟通,良性互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积极成果。
    其次,两岸领导人是否能够制度性会面,关键也在九二共识。
    习马会后,台湾陆委会公布的民调显示,逾六成台湾民众认为,两岸领导人会面的制度化与常态化,对两岸关系长远的和平稳定有帮助。各方面的信息也显示,绿营和蔡英文,对两岸领导人的会面,也表现出了不排斥、甚或正面的态度。
    那么,两岸领导人制度性会面的政治基础在哪里?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九二共识。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王在希认为,两岸双方至少要有九二共识的基础,才有互动和默契。
    大陆的底线,和台湾蓝营的态度,相信蔡英文是心知肚明的。
    此次台湾大选,有变,有不变。变的是人,马英九将退位,换人来做;不变的,或者说很难变的,是相关各方的政策、路线。
    但是,再强硬的路线,在历史大趋势面前,都难有作为,只有顺应潮流才是上策。
    1月16日之后,尘埃落定,很多事情会渐渐明朗。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