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面对面”,解困“心贴心”

西安市未央区工商联架起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连心桥”

作者: ■本报记者郭姿漪

    “15天,从在政企见面会上提出急需600平方米生产厂房的诉求,到区工商联协调相关部门完成选址、签约,未央区的办事效率超出预期。”陕西鸿五福黄金珠宝有限公司负责人拿着刚签订的厂房租赁合同,向参会的其他企业家分享着喜悦。这是西安市未央区政企见面会上,企业诉求快速落地的场景。
    自2023年3月率先在陕西省启动政企见面工作机制以来,未央区以“精准对接、高效解决、闭环管理”为重点,由区工商联牵头,累计召开政企见面会68期,解决223家企业的348个急难愁盼问题,打造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的“未央样板”。2025年,未央区入选全国创新百强区和陕西省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政企见面会机制正是这份荣誉背后的关键支撑。
    构建“全链条”解困体系
    “企业办事最怕‘多头跑、反复问’,我们就是要搭建一个便捷平台。”未央区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区工商联党组书记何颖天的话,点明了政企见面会的设计初衷。从诉求收集到问题解决,未央区构建起“收集-研判-会商-督办-反馈”的全链条闭环,让工商联“贴心人”的角色更坚实,为企业服务更精准、更高效。
    为确保企业诉求“无遗漏”,未央区积极构建区级行业部门、10个街道、区工商联系统和15个行业商协会“四级诉求收集网络”。线上依托“陕企通”平台、12345市民热线企业专栏、区工商联微信公众号等开设“诉求通道”,让企业“指尖提需求”;线下组织人员深入企业走访调研,每月开展“企业需求大摸排”,主动倾听心声。针对中小微企业提出的问题,充分发挥商会组织“前沿阵地”的作用,帮助企业梳理、提交需求。2024年以来,仅通过商会渠道就收集到融资、用地、政策咨询等诉求127条,均纳入见面会议题,确保实现“小诉求不遗漏,大问题有回应”。
    未央区工商联建立科学的“诉求评估机制”,优先选取问题紧迫、影响面广、示范效应强的诉求,如企业扩产用地、产业链配套、政策兑现等。同时,根据诉求领域精准匹配职能部门,融资问题对接金融办与银行,土地规划问题对接资规局、住建局,人才问题对接人社局、教育局。会前3天,将问题清单及企业基本情况分发至参会部门,并组织预沟通,避免“会上不知情、会后无头绪”,确保每一次会商都“靶向精准”。
    “政企见面会不是‘座谈会’,而是‘解决会’。”未央区建立了高规格会商制度,由区委书记或区长亲自主持,企业代表直面决策者,相关部门现场“接单”。能即时解决的,当场承诺办结时限;需多部门协调的,明确责任单位与推进路径;暂时无法解决的,说明原因并制定备选方案。陕西正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曾因证照迁移流程复杂影响经营,在见面会上提出诉求后,最终仅用3天就完成全部手续,效率较以往提升70%,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未央速度”。
用“硬数据”彰显“软服务”
    未央区工商联用一组组数据,印证政企见面会的实效。2022年至2024年,全区经营主体从17.4万家增至21.9万家,增幅26%;民营企业突破8.2万家,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力军”;“专精特新”企业从2家跃升至10家,增长400%;在库高新技术企业从199家增至318家,增长60%。这一系列数据增长的背后,是政企见面会解决的一个个具体问题,是民营经济活力的生动体现。
    在解“发展之困”上,政企见面会为企业扩产“开绿灯”。西安京东MALL在见面会上提出“希望通过消费券提振市场”,2023年、2024年,未央区先后发放3417万元电子消费券,直接带动消费约16亿元;在采暖季,区工商联协调区发展改革委、住建局等部门,落实533万立方米平价气源,既保障企业正常运营,又守护周边10万居民的温暖过冬。
    在破“创新之难”上,政企见面会为产业升级“搭平台”。针对陕西科仪阳光检测公司申报的科研项目,区市场监管局主动对接省市场监管局,指导企业完善立项申报。同时,为支持西安锦绣春成智研公司探索文旅与低空经济融合发展,区投资合作局针对该需求专项调研低空飞行政策,详细了解无人机及载人航空器飞行规定与申请流程,并向企业进行全面解读。通过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政府以务实举措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持续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疏“政策之堵”上,政企见面会让惠企红利“直达快享”。“以前不知道有‘专精特新’补贴,工商联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在见面会上讲解政策后,还帮我们准备材料,最终成功申报。”陕西某科技公司负责人说。通过“政策宣讲+现场辅导”,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2023年以来,线上线下兑现各类惠企资金超14亿元;针对企业“融资难”,区工商联依托区金融委优化服务载体和融资结构,协调秦农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陕科贷”“瞪羚贷”“创享贷”“知产贷”等金融产品和信贷方式,协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维护信用,提升获得信贷便利度,实现对企业的“滴灌式”融资服务。
让“一时解困”变“长久受益”
    “政企见面会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要形成‘解决一个问题、带动一类提升、完善一套机制’的长效效应。”未央区工商联负责人表示,通过持续优化机制,让服务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靠前”,让企业不仅“解近忧”,更能“谋长远”。
    为确保问题“不悬空”,未央区建立“轮班区领导领衔督办”机制。对见面会上确定的事项,明确责任单位与办结时限,区工商联配合相关部门通过定期通报、实地回访等方式跟踪进度。对未彻底解决的问题,纳入后续见面会“回头看”,直至问题闭环。2023年,陕西大地种苗公司通过见面会争取到20万元市级育种专项资金,相关督办组每月跟踪资金使用情况,确保资金精准用于技术研发,助力企业攻克育种难题。
    闭环反馈机制则为服务“再优化”提供支撑。责任单位需在会后10个工作日内,向区亲商助企办公室及轮班负责人书面反馈事项解决进展;区工商联汇总形成“已完成、推进中、未完成”三类报告,直报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政策优化提供一手依据。2025年出台的《未央区优化营商环境三十条举措》,其中“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容缺办理”等深受企业好评的措施,正是基于见面会收集的200余条企业反馈意见而制定。
    值得关注的是,未央区工商联还将政企见面会与理想信念教育、清廉民企建设相结合,增设“政策解读课堂”。邀请专家讲解《陕西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七条措施》;开展“清廉企业”建设活动,组织“纪企座谈会”,就营商环境听取民营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引导企业建立合规机制,推动企业间合作,在见面会上促成15家企业达成产业链协作,形成“政企互动、企企联动”的良好局面。未央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五上企业数量从2022年的390家增加到2024年的685家,增幅超75%。
    未央区工商联主席赵静表示,站在新的起点,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未央区工商联将继续深化政企见面会机制,推动“面对面”沟通向“心贴心”服务升级,让“企有所呼、政有所应”成为未央最鲜明的服务底色,全力营造让企业家安心创业、舒心发展的温暖之家。
“我们将以全国创新百强区、全省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做优机制、做强服务、做精品牌,持续打造营商环境‘未央样板’,为中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区域动能。”赵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