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消费应用端为入口,理性进入能源新赛道

首创天成助力氢能走进寻常百姓家

作者: ■刘可陈立颖

    随着“双碳”目标深入推进,氢能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载体,被纳入我国“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重点领域。自《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发布以来,我国氢能产业正从试点探索迈向规模化发展新阶段,2024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占全球比重超50%,加氢站数量突破540座,燃料电池汽车推广量超2.4万辆,氢能产业正从试点探索迈向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在此背景下,陕西省专精特新科技企业陕西首创天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首创天成”),凭借20余年能源领域深耕经验,以标准化为抓手,在天然气与氢能融合发展赛道上走出一条“深耕细分、乘风不跟风”的特色之路。
从“气”出发:
深耕传统赛道,筑牢创新根基
    “20余年来,我始终专注于城市清洁能源领域,跟着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一直在‘气’的行业里深耕。”首创天成董事长袁亮的一句话,道出企业与中国能源产业共成长历程。
    在能源行业快速迭代的浪潮中,首创天成始终将“标准化”作为核心竞争力。袁亮提出:“一流的企业创新制定标准,二流的企业用好用活标准,三流的企业照搬照抄标准。”
    作为国内少数具备天然气与氢能工程双重设计能力的企业,首创天成已主编陕西省地方标准1项、团体标准1项,参编国家标准3项、团体标准3项,累计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7项、软件著作权5项,多项技术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在传统能源领域,首创天成的创新实践早已落地生根。全国首座下沉式CNG储配站——新疆若羌县天然气CNG供气点项目,采用“地下+半地下”创新设计,将CNG储配站核心设施隐蔽式安全布局,既满足安全规范,又降低建设成本,获陕西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直接经济效益85万元;全国首个市域级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专项规划——《榆林市天然气管道规划》,通过统筹气源、管网、储气、用气资源,为“榆林天然气一张网”建设奠定基础,获陕西省工程咨询行业科技成果三等奖,直接经济效益93.5万元。此外,陕西省首条天然气次高压PE管道、首个LNG汽车加气站BOG综合回收利用项目等省级首创成果,也让企业在细分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企业旺盛的生命力必须依靠真正的战斗团队。”袁亮对技术团队的重视贯穿企业发展始终。
    目前,首创天成119名员工中,一线生产技术人员占比超80%,核心团队离职率20年来不到3%,最早加入公司的7名核心初创成员至今仍有6人还在坚守岗位。首创天成还建立“内部培训师带徒”机制,将创始人曾经多年在国企积淀的“孵化器”经验与民企的灵活性机制相结合,打造出一支兼具技术深度与市场敏感度的工程师队伍,为后续切入氢能赛道储备人才动能。
向“氢”融合:
聚焦气氢融合,理性进入能源新赛道
    在夯实天然气领域的基础上,首创天成将目光投向更具潜力的氢能赛道。当氢能成为能源转型的“新风口”,不少企业盲目入局时,袁亮却始终保持着他的清醒:“新旧能源不是替代关系,而是共同发展的关系。风口来时,乘风可以,但不能跟风。”曾经的首创天成在市场最好的时候没有盲目扩张其它行业,从煤气、天然气到氢气,始终深耕“一口气”。如今布局氢能赛道时,依然专注本业,并没有盲目涉足制氢、储氢等重资产领域,而是依托天然气行业积累的技术与渠道优势,聚焦“气氢融合”细分场景,成为国内天然气设计单位中少数能独立开展加氢站设计与投资试点的企业之一。
    2024年,作为规划编制单位,首创天成承接编制完成《陕西省高速公路加氢站建设规划》,通过对陕南、关中、陕北88个高速站点的实地踏勘,规划布局30余座加氢站及加气加氢合建站,填补陕西省高速氢能基础设施规划的空白。
    “我们始终跟随国家能源战略,利用全国现有天然气加气网络布局加氢站,能大幅降低转型成本。”袁亮介绍,目前企业已布局咸阳店张加氢加气一体站、沣京高速服务区加气加氢合建站等多个标杆项目,其中咸阳店张项目将来作为该市首座加氢加气合建站,设计加氢规模500kg/d,可满足当地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清洁供氢需求,为能源消费结构转型提供示范。
    在天然气与氢能协同利用方面,首创天成的探索同样走在前列。2022年起,企业联合陕西省燃气协会、韩城美能天然气等单位,开展韩城市天然气掺氢课题研究,规划在经开区门站扩建天然气掺氢设施。“我国灰氢产能充足、成本较低,先通过掺氢技术让氢气‘用起来’,才能逐步摊薄绿氢成本。”袁亮算了一笔账,当前灰氢成本可控制在20元/公斤以下,与煤炭价格接近,若通过现有天然气管网掺混输送,能有效解决氢能运输成本高的痛点,为氢能规模化应用“破局”。
    为夯实氢能利用技术储备,2024年初,首创天成与西北大学共建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新能源研究院,打造政产研学一体化平台,首创天成因多年行业建树,被推选为研究院院长单位。“企业的优势在于创新实践,高校的优势在于理论研究,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原理模型标准化、技术成果落地化。”袁亮表示,研究院聚焦天然气制氢、氢能分布式能源等方向,已完成《氢能燃料电池家用热电联供系统产品策划书》,计划将日本松下ENE-FARM系统(综合能源效率超80%)进行国产化改造,未来推向高端住宅、商业综合体等应用场景,助力中国氢能产业化发展,以消费应用端为入口,“走进寻常百姓家”。
以“质”取胜:
党建引领+标准化管理
    作为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首创天成的特别之处在于让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转化为管理效能,并创造性地将党建与企业管理深度融合。
    从“西气东输”到“川气东送”,作为西安市未央区工商联副主席,袁亮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战略家的直觉,把首创天成的小红旗插到全国能源发展路线图上的每一个关键高地。他说,“党建引领企业发展不是空话,而是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当作企业每一个关键发展机遇。”
    袁亮认为,企业文化从来不是喊给人听的口号,而“既是对内的底线,又是对外的红线”。首创天成通过多年实践,构建了“一三三九”特色党建体系,通过“德系评价工作法”将员工德行表现量化为“弹性+硬性”指标,与职称评定、评先争优、职级晋升、新工转正、员工入党直接挂钩;设立了“主题党建红旗飘”“扶贫助困暖人心”等九大党建活动阵地。
    在袁亮看来,专精特新企业的“特”与“新”,最终要靠“可持续”来支撑。首创天成目前稳定建立的“70%老客户+30%新增客户”的市场结构,使其客户流失率不到2%。陕西省内营收业务占比1/3,江浙皖华东地区业务占比1/3,河南、山西、新疆等地业务占比1/3的业务布局,也让企业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
    展望未来,袁亮将2030年视为氢能产业的“分水岭”:“到那时,氢能应用会从争议走向普及,老百姓在消费端能实实在在感受到变化。”根据首创天成已制定的“五五企划”,企业计划在未来五年将氢能相关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35%,同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目标2025年研发投入产出比超10%,迈上一个大台阶。
    从天然气到氢能,从“做项目”到“定标准”,首创天成的成长轨迹,正是中国民营科技企业深耕细分领域、以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的缩影。在国家能源战略指引下,这家从陕西走向全国的企业,正以“标准化”为笔,在氢能时代的蓝图上书写属于民营力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