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吉安市工商联非公企业维权服务中心内暖意融融,一面印着"速办实办解企困,优境兴企助腾飞"的锦旗被郑重送到工作人员手中。而在该中心的墙面上,类似的锦旗已整齐排满--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是企业对吉安营商环境的认可,是当地以"机制创新+服务升级"护航民营经济发展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吉安营商环境沃土上正结出累累硕果。
今年7月,全国工商联第六届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大会上,吉安市工商联报送的机制案例入选全国工商联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协同实践案例。全国工商联2023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吉安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七名,是江西省唯一上榜城市。亲清连心政企恳谈会机制,入选2024年全国工商联十大优秀实践案例,并荣获全国工商联系统实践创新成果奖……2024年,吉安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943.1亿元,增长9.4%,占GDP比重为66.6%,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协同合作:
从"单打独斗"到"合力破题"
"以前企业遇到难题,跑部门等协调,常常'卡壳'。现在找工商联维权中心,部门主动联动,问题解决又快又实。"提及在吉安发展的感受,当地某商会负责人的话颇具代表性。作为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窗口,吉安市工商联非公企业中心始终紧扣"两个健康"工作主题,把破解企业"维权难、协调慢"作为突破口,构建起"横向协同、纵向延伸"的全方位、多层次维权服务体系。
横向层面,维权服务中心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自然资源、住建等12个职能部门紧密协作,建立司法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共享网络平台,打通维权服务的"任督二脉"。企业遇到涉及多部门的复杂诉求时,无需逐个对接,中心可直接启动协同机制,将问题列入"督办清单",明确责任部门、办理时限,全程跟踪进度。
为提升服务专业性,吉安创新打造"专家顾问团+维权服务"模式,从司法、执法、法律等行业领域选聘57位专家为企业"会诊把脉"。2023年以来,顾问团累计参与水电气接入、土地办证、环保审批等企业诉求研判213次,提供"法治体检""法律咨询"服务300余次;编写"以法护航"释法案例112篇,编撰维权、商调典型案例30余个,其中两起调解案例还获评全国"百佳商会调解典型案例",为企业维权提供了清晰指引。
纵向维度,中心将服务重心下沉,在全市13个县(市、区)设立42个民营企业维权监测点,在29个市属商会、15个开发区设立联系点,形成"市本级一中心、县乡广覆盖、园区有站点"的服务网络,让企业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维权"落脚点"。2025年1-6月,中心累计接待来访来电来信反映诉求87件,办结率达100%,平均办理时长较2020年压缩近70%,真正实现了"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吉安某商会反映"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慢、利率高",维权中心联合金融办、银保监分局召开"银企对接会",推动银行推出"商会担保贷",利率下降0.8个百分点,当年就为23家小微企业解决融资1.2亿元,帮助众多小微企业缓解了资金压力,得以稳步发展。
政务升级:
从"能办"到"好办"的全域保障
如果说工商联维权服务是"精准滴灌",吉安构建的"455"基层政务服务体系则是覆盖所有经营主体的"全域保障网"--通过深化改革、优化服务、完善机制,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捷、更舒心。
围绕"一站式"办结需求,吉安全面深化"一门一网一窗一次"四项改革:线下,全市224个乡镇(街道)、2916个村(社区)的政务服务场所统一名称、文化、布局和台账,规范标识标牌,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1327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应进必进",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门""一窗通办";线上,大力推广江西政务服务网、"赣服通""赣企通"等平台,推动社保、民政、税务等领域238项高频事项"应上尽上",2024年上半年线上办理率达89.7%,实现"一网申请、材料一次提交"。
针对办事“环节多、耗时长”的痛点,吉安进一步做优五项服务:组建217支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小赣事”帮办代办队伍,重点项目、特殊群体办事“不出门、零跑腿”,2023年以来累计代办事项1.8万件;拓展“异地通办”“全市通办”范围,与广东省惠州市、湖南省株洲市等6省9市开展政务服务合作,89项事项可“跨省通办”;创新推进“三个免于提交”改革,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156项事项企业承诺符合条件后可“先办后补”,2024年上半年容缺受理事项达4300余件,平均缩短办理时间60%。
对园区企业而言,这样的改革更是带来了“全链条”便利。吉安采取“赋权大部分、派驻一部分、代办小部分”方式,推动政务服务向园区延伸,打造集咨询答复、帮办代办、统一受理、结果反馈于一体的服务模式,实现园区项目从签订入园协议到开工建设、竣工验收“只进一门、只找一窗、一网通办”。目前,全市15个开发区“园区事园区办”服务率达90%。
江西德基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智造产业园项目就是受益者——企业服务中心积极靠前、宣传引导企业通过“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实行“一次受理、并联审查、同步审批”模式,仅5个工作日便同步核发了施工许可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手续、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核发、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建筑垃圾处置核准等5个许可文件,大幅压减企业办事成本。
品牌赋能:
从“口碑”到“活力”的发展质变
如今在吉安,“吉事即办”政务服务品牌与工商联维权服务相互补、共发力,让经营主体的获得感持续提升——“好差评”好评率保持100%,“办事找‘吉事即办’,维权找工商联”成为企业共识。
吉安市工商联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优化政企恳谈会工作机制,采取市县联办、行业专场、外埠商会专场等形式,市领导每半月召开一期恳谈会。截至2025年9月底,市县联动同步召开76期。市县参会企业6702家,收集问题建议9378个,已解决或初步解决9110个,解决率97.1%。由吉安市工商联主要领导对市、县参加恳谈会的企业开展常态化回访调研,深入了解企业对“恳谈会”的客观评价和对问题解决的满意度情况,真正推动问题解决到位,切实做好恳谈会“后半篇文章”。
种种认可,转化为吉安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6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19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4家,均居全省前列;新获评省优秀新产品37项,列全省第三;“赣出精品”16个,列全省第一;2个企业入选工信部“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列全省第一。全市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综合评分保持全省第三。
2004年,吉安市工商联执常委企业在电子信息、AR/VR智能终端、新能源、低碳循环经济、文旅等产业增加投资200余亿元,建设多个数字产业园项目。在北京、天津、广东、深圳、珠海、上海、南京、杭州、武汉9家吉安商会设立“吉安市招才引智联络站”,广大会员企业各显身手、创新发展。
与此同时,吉安的营商环境建设也收获了更多国家级认可:“吉事即办”品牌先后获评全国降成本工作典型案例,入选第八届数字中国峰会参展项目;“绿色食品产业链一件事”改革被农业农村部肯定并推广;吉安还被确定为江西省政务服务数字化梳理试点设区市。
以服务为笔、以实干为墨。在吉安充满活力的红土地上,从一面面锦旗的认可,到全国榜单的肯定;从一家家企业的“办事便利”,到一个个产业的“活力迸发”,吉安市工商联用专业服务勾勒出营商环境的鲜明底色,越来越多企业扎根生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