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松山镇竹里村,罗源县青年企业家商会秘书长、福州市向山海渔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尤晨浩正带领工作人员忙着产品展销,高山大米、五指毛桃等13种罗源本地优质农产品一字排开,借助市集桥梁,实现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无缝对接。
“我们希望能通过集中销售农特产品的形式,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发挥青商力量,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尤晨浩说。
当日,“福籽同心爱中华”第十八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举办。在罗源县工商联的引导下,罗源县青年企业家商会持续发挥“文创助村”结对服务团带动作用,立足“共创共享和合共生”同心文化,推出民族文创产品、农特产品试吃、手作体验等,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激发消费新活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的共赢。
聚焦民营经济强省战略实践实施,助力“万企兴万村”罗源实践更上一层,罗源县青年企业家商会转化活动平台为展现舞台,整合会员人才资源,以民族文创为引,转变文化资源为文旅价值。活动现场热闹非凡,不仅融入“打卡文化”与实景装置、现场互动等环节多重叠加,以文塑“旅”,还让游客既能观看民族银饰制作、草药香囊DIY、非遗剪纸等传统民俗手工艺展示,又能参与竹竿舞、打糍粑等民俗游戏,体验民族风换装拍摄。
但如何让更多人看到罗源县多彩的民族文化,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福州市绅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勇康在承接文艺汇演活动主持串场工作的同时,带领5位本地自媒体运营者开展短视频拍摄或直播引流,以“云端流量”撬动强村富民的增量。
罗源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立足这一特色,本次活动推出烟火非遗市集,以地方民族特色为笔,以日常烟火气为墨,勾勒出一幅各民族群众主动融入、共享发展的生动图景。罗源县青年企业家商会会员企业通过“现场制作+直播带货”模式,展示畲家乌饭等非遗制作技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此同时,本地及周边村落村民摆点售卖农副产品,各族商户“共摊一个市、同做一门营”,在摊位相邻、资源互补中拉近距离、增进情谊。
为添彩这幅生动图景,罗源县青年企业家商会会长、福建省竹朴乡畲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丽荣充分发挥民族乡村特色优势,将多元复合型文创聚落延伸至市集非遗体验区,既提供螺钿工艺胸针、掐丝珐琅摆件、非遗漆扇、扎染背包等民族文创产品售卖,又让游客跟着匠人体验银饰制作、非遗剪纸、烧箔画等。
“此次活动是引导青商探索‘文创助村’的新实践,现场当日客流量突破1.5万人次,实现‘流量’变‘留量’。”罗源县工商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团结更多青商力量,通过夯实文创产业助力民族乡村项目成效,探索一条以文化为灵魂、以创意为动力的乡村振兴之路。
(俞凤琼徐志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