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基层工商联和商会,引导企业家做一件或几件好事不难,但如何能引导大家一起长期地做好事?
河南省伊川县工商联理出“不折不扣跟党走、不遗余力谋发展、共为家乡做点事”的工作思路,从公益救援谁来干、公益用钱谁来出、出钱工作如何整等三方面入手,实现了让本土救援队等公益组织出人,伊川县总商会出钱,双方携手共筑公益事业丰碑。
十年公益路,大爱汇成河
不久前,位于秦岭余脉黄河之滨的河洛大地秋雨骤降如夏汛,而在龙门之南仅10多公里的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部分地势低的厂区出现积水。危急关头,伊川县总商会去年捐赠给神鹰、老兵、蓝天三支本土救援队的30台汽油机水泵火速“上岗”,高效抽排积水,为企业筑牢守护屏障。
据悉,伊川县总商会近10年来始终是本土救援队最坚实的“后盾”。曾获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洛阳市十大爱心集体等荣誉的伊川县神鹰救援队,曾得到伊川县总商会捐赠价值13万余元的救援车辆,配套数万元的抗旱排涝救援等装备,使救援队的机动性、实战能力实现质的提升。近几年,神鹰救援队凭借专业素养三次受到央视关注,不仅在当地做着自然灾害救援、突发事件处置、社会公益服务等应急救援工作,还驰援湖北平江、京津冀洪灾、贵州榕江等地抗洪抢险,用行动赢得全国人民的称扬与赞誉。
而伊川的公益版图,从不止于捐资救灾这一片天地。
8月30日上午,伊川县总商会微信群里一条“红色喜报”格外醒目:今年助学“成绩单”正式出炉——320万元善款全部到账,730名准大学生即将同步收到这份暖心的“开学红包”。消息一经发出,群内点赞、好评瞬间刷屏。而这已是伊川县总商会携手民营企业家连续11年的公开助学“账单”,更是伊川公益力量十余年如一日、聚沙成塔的生动写照,深刻诠释着“十年公益路,大爱汇成河”的深厚内涵。
回溯这条温暖的公益之路,2014年是意义非凡的起点。当时,河南博时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时任县总商会会长的张胜贤带头倡议,联合爱心人士率先捐出550万元,正式启动“十年寒门骄子计划”,为伊川捐资助教事业筑牢了第一块基石。2021年,在伊川县工商联和总商会的统筹动员下,40家会员企业迅速响应,仅用7天就筹得74.4万元善款,这笔钱既用于奖教助学、点亮学子梦想,也为防汛应急储备了关键力量。
如今,伊川县总商会的“爱心账本”一页页增厚、一份份暖心。累计募集款物超5000万元,资助困难学生3300余名,发放助学金2300万元、为乡村小学添置课桌椅3.2万套、图书12万册——这些数字背后,是知识的种子在乡村沃土中扎根,是无数孩子的求学梦被点亮。
创新公益模式,商会持续发力
近年来,在伊川县委统战部和工商联的领导下,伊川县总商会主动破局、创新思路,探索出“出资+出力”的公益新模式,积极联动神鹰救援队、退役老兵救援队、蓝天救援队等本土公益组织,深度参与应急救援、抗旱抗洪等民生行动,走出一条“商会捐资购装备、救援队伍冲一线”的紧密协作之路,让公益力量在危难时刻愈发坚实有力。
“做公益绝不能单打独斗,抱团才能凝聚更大力量。”伊川县工商联党组书记韦亿兵的这句话,精准点出伊川公益模式的核心逻辑。在伊川县总商会逐步构建起“会长企业+乡镇商会+救援组织+代表委员”的多方联动机制。骨干企业主动牵头捐资,发挥龙头引领作用,乡镇商会积极响应号召,激活基层公益活力。
“十年来,每一笔善款、每一批物资,都像春雨般精准‘滴灌’到最需要的地方”。伊川县总商会秘书长步轩锋表示,总商会的助学从不是简单地“给钱”,而是更用心地“给路”。通过微信群实时跟进学子动态、举办返乡沙龙搭建交流平台、对接企业提供实习机会,全方位助力受助学生成长成才。如今,已有126名受助学子学成后回到伊川创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让公益之花结出了沉甸甸的“果实”。(轩峰 周中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