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让民营企业向心而栖、向远而行、向高而攀

湖北省天门市工商联“微服务”撬动“大发展”

作者: ■刘亚娟

    湖北省天门市工商联以“资智回乡、服务企业、品牌建设”为三大主线,聚焦“三当好”工程,通过精准施策、靶向服务,用一个个“微服务”汇聚成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强大动能,用心用情用力为天门加快推动跨越赶超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当好资智回乡“摆渡人”
搭建返乡创业“连心桥”
    从机制、载体、宣传三方面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全力破除天门楚商“回得来”的堵点,让民营企业向心而栖。
    天门市工商联建强机制,织密“联络网”,牵头成立“楚商回乡工作专班”,与市人社局、商务局、经信局建立“周碰头、月会商”联络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同发力。
    同时,出台《关于支持异地天门商会发展的六条意见》,以10家异地商会为节点,织就覆盖全球的“天商网”。依托这张网,滚动建设“人才库、信息库、项目库”三大数据库。人才库已收录11500名天门籍在外人士。信息库与异地商会实时联动,动态更新楚商资源信息。项目库已成功促成75个项目与企业精准对接,为资本回流、项目回投筑牢数据根基。
    把招商推介活动办成吸引资智回乡的“磁场”,天门市工商联先后参与或承办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楚商产业招商推介会,现场签约项目28个。借助湖北省工商联第七届楚商大会平台,精准发布服装电商、生物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等12条产业链合作清单,让企业“带着需求来、带着项目走”。今年上半年,促成公益捐赠1142万元、产业投资3.4亿元落地见效,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线上联合主流媒体开设“资智回乡天商归航”专栏,持续发布短视频、图文报道,让在外天商实时了解楚商回乡投资最新动态;线下协助召开资智回乡现场推进会,表彰“万企兴万村”突出企业,同时向“光彩之星”“万企兴万村”行动推介示范企业案例,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虹吸效应。
当好企业成长“护航人”
打通纾困解难“快车道”
    天门市工商联聚焦诉求收集、问题解决、服务延伸打出纾困帮扶“组合拳”,全力破除经营主体“活得好”的痛点,让民营企业向远而行。
    线上线下同步推进诉求收集,班子成员常态化走访企业200余次,面对面倾听企业心声。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平台高效运行,累计注册企业超2.1万家,受理诉求491件,转办439件,实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组织上千家企业填报营商环境调查问卷,梳理出用工、融资、用能、物流、法务等8类高频问题,形成问题热力图,为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撑。
    针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天门市工商联联合多家金融机构推出“天服贷”“惠服贷”等专属信贷产品,创新探索“电商贷”“订单贷”等定制化产品,破解服装企业无抵押、无担保的融资困境。截至2025年6月末,纺织服装类贷款余额达17.86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依托“共享法庭”中枢,整合司法、仲裁、行业协会等资源,构建“法治服务共同体”。天门市工商联常态化开设企业课堂,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劳动用工规范等热点问题开展专题培训12场,服务企业460家次,化解各类纠纷13件;组织“政会银企”对接会4次,线上通过“联企e课”为企业答疑解惑,线下依托“共享法庭”就地化解矛盾,推动政策、法治、市场“三网融合”,真正打通服务民营经济的“最后一公里”。
当好品牌范式“孕育者”
激活产业升级“新引擎”
    从品牌打造、营销推广、产学研合作入手,天门市工商联推动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全力破除服装产业“上得去”的难点,让民营企业向高而攀。
    以石家河“神人面具”为原型,融入非遗蓝印花布工艺、陆羽茶文化、产业符号及字母“TM”,设计出具有“传统图腾数字重生”特色的视觉标识,打造“天门衣尚”区域品牌。搭建品牌管理标准体系,制定涵盖服装电商服务规范、产品质量检测标准等在内的多项团体标准,从设计、选料、生产到质检,严格把控每个环节,以高品质提升品牌价值。
    线上与抖音、淘宝等平台合作,开展直播带货活动,单场直播最高吸引5万人次观看,带动产品销量增长50%;线下开设“天门衣尚”品牌形象馆,打造集产品展示、沉浸式体验、直播带货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探索“海外仓+跨境电商”模式,拓展国际市场,构建“引流、体验、辐射”的营销闭环。目前,20余万件“天门衣尚”服装销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同时,协办服装电商产业大会,搭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交流合作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下一步,天门市工商联将锚定“百强进位、千亿扩容”目标,始终秉持“干部沉下去、服务跟上来、发展提上去”的理念,以更实的举措、更优的服务、更强的担当,在“资智回乡、企业服务、品牌建设”三大领域持续发力,以全周期、全要素、全链条服务,持续护航民营企业在天门这片热土上向心而栖、向远而行、向高而攀,为天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