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应对各类挑战的基础更牢、韧性更强、底气更足
作者:
■本报记者宋寒业
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十四五”时期,我国金融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大幅提升,金融业改革开放持续推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日前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金融业改革开放持续推进
潘功胜表示,“十四五”时期,持续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优化金融结构。稳步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在国际金融治理合作中的参与度、影响力、话语权显著提高。
去年,《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续证监会相继出台了60余项配套规则,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得到全方位重构,为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打下制度基础。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四梁八柱”的法规制度体系建构成型,以新证券法实施为契机,对相关法规制度进行系统“立改废释”,期货和衍生品法、私募基金监管条例等一些法规发布实施,资本市场法治体系进一步健全。
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机制不断完善。吴清表示,坚持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双轮驱动,两次修订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系统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推进独立董事制度改革,上市公司运作更加规范、透明。扶优限劣,支持和引导上市公司做优做强。
人民银行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潘功胜表示,在目标体系方面,优化货币政策中间变量,明确央行政策利率,更加注重发挥利率等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作用。在执行机制方面,持续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创设实施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优化信贷投向。探索丰富金融市场稳定的货币政策工具,拓展货币政策作用空间。
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大幅提升
“十四五”时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自2024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人民银行按照中央部署,出台了一系列货币金融政策举措,有效稳定市场预期、提振信心,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介绍,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融资主渠道作用有效发挥。5年来,银行业保险业通过信贷、债券、股权等多种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
其中,“十四五”时期,科研技术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基础设施贷款年均增长27.2%、21.7%、10.1%。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实现金融服务重点领域投放精准有力。
李云泽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切实强化薄弱环节金融支持。持续提升民营小微企业融资获得感,疫情期间,对17万亿元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惠及经营主体超1000万户。去年以来,牵头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发放贷款22万亿元。扩大无还本续贷政策覆盖范围,涉及贷款9.4万亿元,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
此外,金融监管总局着力引导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集聚。加强科技信贷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近19万亿元,年均增速超20%。培育壮大耐心资本,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超5.4万亿元,余额较“十三五”末增长85%,助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此外,金融监管总局还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科技企业并购贷款和知识产权金融生态“四项试点”,累计为科技领域新增投资超过万亿元,有效促进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
目前我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金融机构整体健康,金融市场运行平稳。潘功胜表示,按照中央部署,有序处置金融领域一批突出风险点,有效防范化解外部风险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外溢和冲击,有力保护广大储户、中小投资者利益。
不良贷款、资本充足、偿付能力等主要监管指标稳中向好,均处于“健康区间”。5年来处置不良资产较“十三五”时期增加超40%。行业抵御风险的资本和拨备总规模超过50万亿元。金融运行总体稳健,应对各类挑战的基础更牢、韧性更强、底气更足。
李云泽强调,重拳整治金融乱象。集中治理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严肃查处利用关联交易非法输送利益,清退违法违规股东3600多个。坚决遏制脱实向虚,加强资金穿透监管,着力整治层层嵌套、空转套利,严格规范交叉金融产品,引导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
“‘十四五’期间,A股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吴清指出,协同发力的稳市机制逐步完善。面对多重超预期风险挑战,证监会协同各宏观管理、金融管理、国资部门和相关经营主体加强政策对冲、资金对冲、预期对冲,有效防范市场大幅波动和系统性风险。
外汇市场功能完善、运行稳健、韧性明显增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表示,开放环境下的监管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持续增强。在持续深化外汇市场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成功应对多轮次、高强度外部冲击。
此外,金融监管总局积极助力化解房地产和地方债风险,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李云泽介绍,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提供资金支持超1.6万亿元,租赁性住房贷款年均增长52%。牵头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贷款超过7万亿元,支持近2000万套住房建设交付,有力保障广大购房人的合法权益。同时,支持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指导金融机构严守不新增隐债的红线,依法合规对融资平台开展债务重组和置换,助力地方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
总体看,“十四五”期间,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金融体系稳健运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