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通集团总裁崔巍:
“以质量为基、以创新为翼、以家国为念”
作者:
■庄道秋
科技革命的浪潮奔涌向前。一根细若发丝的光纤,正以每秒传输十万部高清电影的惊人能力,成为全球信息互联的"神经中枢"。
近日,2025年中国质量大会揭晓第五届中国质量奖,亨通集团旗下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凭借独创的"四全两面"质量管理模式,成为光纤通信行业唯一获奖企业。这枚中国质量领域的"皇冠明珠",不仅镌刻着亨通人对品质的极致追求,更映照出年轻一代企业家--亨通集团总裁崔巍带领传统制造业拥抱创新、锻造新质生产力的奋进足迹。
质量铸魂:以"万无一失"叩开全球市场之门
"在全球化的大棋局中,质量是企业走向世界的通行证,更是参与国际竞争的硬实力。"在亨通集团现代化的展厅内,崔巍凝视着蜿蜒如巨龙的海缆模型,指尖轻触模型表面,目光中透出制造业人对品质的深沉敬畏。他深知,光纤网络作为全球信息互联的"大动脉",质量安全容不得半点闪失:"细如发丝的一根光纤,每秒可传输海量信息;而海底光缆一旦出现故障,将直接影响亿万用户通信,修复成本动辄数千万元,损失难以估量。海底光缆必须经受25年严苛环境的考验,质量必须是绝对的、万无一失的,不允许有半点瑕疵。"
从苏州吴江这片创新热土起步,亨通集团凭借对质量的极致追求,已跻身全球光纤通信与海洋通信领域前三强。目前,亨通在国内15个省市布局产业,在海外建有12个产业基地,产品与服务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智造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
亨通以扎实业绩印证了其质量的卓越:2008年交付南太平洋的首条海底光缆,已稳定运行17年,至今性能如初;为全球80多个国家承建140多个海洋光纤网络系统,累计交付长度超过12万公里;自主投建的PEACE跨洋海缆通信系统全线贯通,为共建"一带一路"实现互联互通作出重要贡献,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卓越品质的背后,是亨通持续迭代、严苛管理的质量体系。从创业初期提出"五高方针"(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到推进"四化"企业管理(精细化、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再到如今荣获中国质量奖的"四全两面"模式,亨通的质量管理体系始终在迭代升级。"四全两面",正是亨通叩开全球市场的"金钥匙"。
崔巍详细阐释了"四全两面"的深刻内涵。"四全"是亨通质量体系:全站式自研突破核心技术,从材料源头严控质量,实现光纤材料、海缆制造等数百项"从0到1"的技术突破,光纤网络全球市场占有率超20%,成为行业技术引领者;全数字化赋能质量管理,借助设备感知、在线监测和"一物一码"追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可管可控、质量管理数字化升级;全方位夯实质量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CNAS实验室和检测中心,打通与国际接轨的标准、认证与计量体系,确保每一个环节可靠合规;全价值链构建质量生态,将质量管理延伸至产业链上下游4000多家企业,与伙伴共建质量"共同体",形成协同优质发展的强大合力。
"两面",则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双翼:一是面向客户的质量信誉。亨通构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流程满意度管理体系,将质量信誉延伸至"客户的客户",通过穿透式管理塑造亨通质量口碑。二是面向全球的质量品牌。亨通将质量矩阵融入全球客户关系系统,坚持产品全球化、质量接轨国际,实现24小时全天候响应,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我们正迎来一个质量大时代。各级党委、政府对高质量发展的高度重视,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坚守质量、创新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崔巍表示,"中国质量奖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亨通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质量管理,努力让中国质量成为世界信赖的品牌。"
初心如磐:在传承创新中锻造新质生产力引擎
1986年出生的崔巍,是亨通的"二代掌舵人"。海外学成后,他放弃国外发展机会回国,从基层岗位做起,今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培养和老一辈企业家精神的感召,让我深刻认识到,必须将个人理想、企业愿景与国家战略、民族复兴紧密融合,才能在新时代找准方向,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崔巍表示,这种以产业报国为使命、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回报社会为责任的价值观,如灯塔般指引着他带领亨通不断前行。
面对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浪潮,崔巍敏锐把握时代脉搏,积极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与绿色低碳转型。他主导构建"机器换人、人机互动、物物互联"的智能制造模式,在集团内掀起创新热潮。目前,亨通已建成2座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8家国家级5G工厂,并打造了全球光通信行业首座"灯塔工厂",成为行业智能化标杆。同时,他牵头成立ESG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明确"双碳"目标,构建绿色低碳发展体系,推动9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使亨通成为中国工业碳峰首批领跑者企业。
近些年,尽管面临国际国内严峻复杂形势,崔巍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越是坚持科技创新,越可能遭遇打压;越是遭遇打压,越要坚定自主创新决心。"他带领团队对500多项关键物料与核心装备全力推进国产化替代,经过持续攻坚,最终实现供应链自主可控。在此基础上,他加快战略重构,围绕光纤通信、海洋通信、电力传输、新能源、新材料等11个产业链延伸拓展,积极布局新质生产力,为企业开辟新发展空间。
国际化是企业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崔巍以全球视野和开放胸怀积极推动亨通海外布局,通过并购德国J-FIBER公司,在埃及、印尼、墨西哥等地建设产业基地,有效突破贸易壁垒,助力亨通产品与服务走向世界。2024年,亨通海外出口同比增长超40%,成绩令人瞩目。"世界冠军只能在奥运赛场上诞生。"崔巍这样比喻全球化竞争。值得一提的是,亨通自主投建了全长2.5万公里的跨亚非欧国际海底光纤通信干线,打破欧美长期垄断,为共建"一带一路"打造信息高速公路,为中国企业赢得了国际声誉。
使命在肩:将企业愿景融入时代伟业
"胸怀报国志不是口号,是民营企业必须用行动书写的时代答卷。"崔巍的这句话,源自他对父辈精神的传承与对时代的深刻认知。
亨通的故事,始于一位通信兵的创业传奇。崔巍的父亲崔根良,退伍后返乡创业,带领亨通从乡镇小厂成长为全球行业巨头。父辈企业家从零开始,在艰苦的环境中摸爬滚打,锻造了艰苦奋斗的性格,孕育形成了特质鲜明的企业家精神,这是青年企业家应传承好、践行好的精神符号。
崔巍至今记得父亲的话:"做制造业苦中有乐,看到企业进步、技术突破、产品被认可,那种快乐是发自内心的。"2021年入党时,父亲在家书中写道:"做企业,是一生的事业,是一代接着一代干的事业,必须心无旁骛、脚踏实地。"这封家书,成为他接续奋斗的精神灯塔。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崔巍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感触尤深。他回忆,早年父亲带队出国寻求技术合作,只能在百米外遥望国外工厂的生产线;而当亨通自主掌握光棒技术后,对方却以最高规格接待。"唯有自立自强,才能让中国昂首于世界。"如今,亨通已攻克数百项核心技术,光纤网络全球占有率超15%,成为行业技术引领者。
"企业之责,不仅在于创造利润,更在于回馈社会。"崔巍说,三十多年来,亨通始终将社会责任视为企业的第一责任,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投身"万企帮万村"、光彩事业行、乡村振兴等多项行动,坚持从身边做起、从当地做起、从最需要帮助的群体做起,面向老少边穷地区和困难家庭,开展教育帮扶、老区建设、产业扶持等数十项精准慈善项目。2011年,亨通在民政部注册成立非公募"亨通慈善基金会",累计帮助3000多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全国"万企帮万村"先进民营企业、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中国光彩事业20周年突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并多次荣获"中华慈善奖",三度入选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及优秀案例》。在海外,亨通积极融入当地社区,持续开展公益事业,树立了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
"企业发展就像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崔巍目光坚定地说,"山再高,攀则必达;路再远,行则必至。"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崔巍对未来充满信心:"只要我们以质量为基、以创新为翼、以家国为念,就一定能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把亨通打造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