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寒武纪、沐曦之后,国产芯片将迎来新生力量。
日前,阿里巴巴发布二季报透露,将在未来3年持续投入3800亿元用于AI资本开支,虽单季投资额会因供应链因素有所波动,但整体节奏不变。
值得提及的是,据媒体报道,阿里巴巴开发了一款新的AI芯片。业内人士认为,阿里巴巴开发AI芯片,以填补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空白。这一方面刺激了对国产芯片设计和制造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促使阿里采购其他国产芯片作为补充和备用方案。
英伟达的CUDA经过十多年发展,已成为全球AI开发的重要平台。据统计,全球近90%的AI软件开发依赖于此。
不过,随着生成式AI爆发和西方国家对高端AI芯片出口管制的收紧,国产AI芯片进口存在断供风险。此情况下,国内AI厂商为了满足公司算力的需要,纷纷在国产适配与国产替代上进行布局,寒武纪的产品也因此得到大量应用。
国产芯片制造商凭借其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通过持续研发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正逐渐在这一波AI浪潮中崭露头角。
越来越多国内企业主动转向芯片研发,尤其是在自研能力上进行加码。这种转变不仅是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也为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完善和发展提供良机。
寒武纪作为国内芯片行业代表,凭借其技术积累和持续的研发投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身定位。其推出的思元590芯片,在性能上与国际领先水平相当,并在大模型训练等关键应用领域中展现出显著竞争力。寒武纪的成功不仅是自身努力的结果,也是国内市场对自主可控技术需求上升的直接体现。
在算力需求影响下,寒武纪的思元590在大模型训练场景得到了规模化应用。业内人士介绍,与国内竞争对手华为昇腾相比,寒武纪作为中立的芯片供应商,不与阿里、腾讯等云厂商构成直接竞争,公司也因此受益。
最近,寒武纪公布亮眼财报,其公司在持续亏损之后,2024年第四季度,寒武纪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2025年一季度,公司收入更是出现爆发式增长。这一增长与市场环境变化密切相关。
芯片行业正在迎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随着生成式AI的爆发,AI企业对算力的需求大幅增加。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算力市场规模达到190亿美元,同比增长86.9%。中国智能算力规模预计2024年同比增长74.1%,远高于通用算力20.6%的增幅。
而据IDC预测,到2027年,中国在AI领域的投资规模有望达到381亿美元,占全球总投资的约9%。全球AI算力市场预计2025-2031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35.0%,中国智能算力规模2023-2028年期间的5年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46.2%。
随着阿里巴巴、寒武纪等更多芯片企业崛起,中国在AI芯片领域的自主创新之路上跨步前行,这不仅将促进国内科技产业的繁荣,也将为全球科技生态平衡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