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协同化转型+深度化整合+精准化营销”平台
昆明联合营销协会助力中小微企业“逆袭”
作者:
■马蕊
日前,云南省昆明联合营销协会在第二届一次会员大会暨换届大会上提出“精确+精细+精准”的数字化转型战略,着力为云南中小微企业打通营销堵点、激活资源价值。换届现场,新当选会长王杰的描述,清晰展示了一个地方协会的发展之道。
农业产销对接成效显著
“过去几年,协会会费缩减,但我们服务企业数量反而增长了25%。”王杰表示,这份逆势增长的成绩单,源于协会在乡村振兴领域的深度介入。
据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显示,协会联合云南省内6家行业协会,组织超过20场博览会、展销会,为300余家企业搭建产销桥梁。在昆明五里多、金星、关上等9大农贸市场,协会通过社区团购、供应链优化等方式,持续保障市民“菜篮子”的稳定供应。
“我们甚至带着企业深入县乡基地考察十多次,把香格里拉的松茸、文山的三七从田间地头直接送进社区。”王杰说。这种“从基地到餐桌”的直连模式,不仅降低中间成本,更让农产品溢价能力极大提升。
破解小微企业管理之困
“云南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三低难题’:管理效率低、技术水平低、人才密度低。”王杰坦言。为此,协会提出“智库进企业,普惠更智慧”计划,组建含管理、技术、营销领域的30人专家团队,为超100家企业提供免费诊断服务。
据悉,一家本土茶叶企业曾因电商转型受阻,库存积压严重。智库专家团队为其重构社群营销体系,通过粉丝分层运营和内容嫁接,最终实现千万级销售额,积累10万核心茶友社群。“这不是简单‘输血’,而是教会企业自己‘造血’。”王杰强调。
“换届后,协会最大的创新在于数字化转型。”昆明联合营销协会提出“三精理论”(精确、精细、精准),并基于企业微信开发出一套产业营销生态系统。
“传统协会往往停留在‘牵线搭桥’,我们要做的是构建数字基础设施。”王杰解释。该系统能帮助企业实现客户资源管理、营销活动协同、数据资产沉淀等功能,目标是为企业降低获客成本,客户转化率极大提升。
这套系统还融合了商协会转型理念。“未来协会必须是平台型组织,要有持续造血能力。”王杰表示,协会已探索出“共享+激励+增值”机制,让会员资源在系统中实现规模化聚集和精准化整合。
从“服务者”到“生态构建者”
第二届换届工作被视作昆明联合营销协会转型的关键一步。工作报告显示,换届工作组用半年时间修订章程、审计财务、培训候选人,最终选举出以王杰为代表的新一届班子。
王杰执掌的方土集团横跨七大领域,曾打造茶叶社群营销案例,并策划拍摄《中国品牌故事》云南系列,对品牌营销与数字化转型有实战经验。
“新班子要做三件事:建设营销人的‘学习型家园’、孵化和培育3-5家‘小巨人’企业、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营销生态平台。”
“抱团取暖”升级为“精准协同”
“联合起来、营销出去、协同发展。”成立于2014年的昆明联合营销协会,旨在成为云南区域“协同化转型+深度化整合+精准化营销”平台,广泛“跨界合作”、深度“资源共享”、持续“抱团取暖”,让“数字化服务”“精准化营销”惠及商会与企业。昆明联合营销协会的实践,其关键在于跳出“活动主办方”角色,转向“操作系统”的构建者。
通过“八大中心”(会员、智库、传媒等)和“三大系统”(数字化协同、资源整合、精准营销),协会正在形成可持续的服务闭环。例如,“精准社交中心”已积累超5000名营销从业者资源,企业可通过系统快速匹配合作伙伴。
“单打独斗的时代过去了。”王杰总结说,“会员企业已有共识,联合不是选择,而是生存和发展的必需。”
从一个传统协会到数字化生态构建者,昆明联合营销协会的转型之路,折射出中国中小微企业在逆境中的求生智慧。当“抱团取暖”升级为“精准协同”,当“资源整合”进化成“数字生态”,商协会这一传统组织形态,正被赋予新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