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工商联探索“甘味出海”新路径
引导全省民营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推动“甘味”树品牌、拓市场
作者:
■本报记者海楠通讯员宗晖东
当马铃薯、洋葱、蜜瓜、苹果等甘肃农特产出现在俄罗斯的商超里,当陇南康元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吉尔吉斯斯坦新建1000吨休闲食品加工项目,当甘肃丽源节水有限公司在阿拉木图承揽的土地样板滴灌工程开始施工……在“一带一路”国家,甘肃省民营企业家正用自己的脚步,加快甘肃特有产品的出海步伐。
“甘味”,以一种昂扬之姿,在世界市场展现中国品牌、甘肃民企的新力量、新动能。
今年以来,甘肃省工商联积极牵线搭桥、穿针引线,充分发挥直属商会联系广泛优势和涉外企业的平台作用,引导全省民营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助推“甘味出海”经贸交流活动,推动“甘味”树品牌、拓市场。
优化服务,分领域组团
为突出甘肃省农特产品核心领域,兼顾机电、电子、水利等产业,结合目标地区特色,甘肃省工商联通过摸排、调研,筛选35名企业家,组建3个经贸交流考察团。
甘肃省工商联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精心打造“甘味”品牌部署,瞄准“甘味”区域品牌和企业名录,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勇于接受国际市场检验,持续拓宽甘肃特色农产品海外市场;充分发挥直属商会牵引作用,将“甘味”出海与跨境电商有机融合,鼓励电商和文化传媒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为“甘味”走向国际探索更多路径。
在分领域组团基础上,甘肃省工商联组织召开座谈会,邀请已经“出海”企业交流经验,引领转变思路、增强信心,实现信息共享、协作共进,为企业“走出去”注入源动力。
搭建平台,分批次行动
民企出海,考察不是目的,“走出去”“扎下根”才是关键。
甘肃省工商联抢抓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重大机遇,搭建交流平台,依托甘肃驻哈萨克斯坦商务处、哈萨克斯坦中亚投资贸易中心、中亚互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机构和企业,主动联系中亚国家、俄罗斯相关部门和企业,合理安排经贸交流考察路线,确保企业既能精准对接目标企业,又能错峰行动,不让考察行动“扎堆”。
考察团由3个省级商会负责人带队,统一路线、统一行动、先后赴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市、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市、撒马尔罕及俄罗斯莫斯科市等地,拜访农业和招商部门,了解土地政策、外资农业补贴及外贸经济政策,与商(协)会及企业进行深度交流,对综合批发市场、超市、展会等开展实地考察,了解市场环境、投资政策与合作机遇,实现了预期经贸交流目标。
“甘味出海”非一朝一夕之举,只有久久为功,方能真正树品牌、拓市场。今年8月份,甘肃省工商联还计划组织2个经贸交流团,继续赴“一带一路”国家考察,持续擦亮“甘味”名片。
跟踪问效,分类别结果
考察中,甘肃省工商联始终坚持目标导向,全面盘点经贸交流成绩,跟踪落实洽谈项目,推动达成一批可实施见效的合作意向。
推介“甘味”产品。经贸交流团携带兰州百合、静宁苹果、定西马铃薯、陇南橄榄油、苦水玫瑰口服精油、滨河九粮液等甘肃特色产品,向俄罗斯进口商推介甘肃高原夏菜和中药材,向中亚国家大力推广苹果、枸杞等产品,扩大甘肃省“甘味”产品知名度。
促成经贸合作。陇南康元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吉尔吉斯斯坦新建1000吨休闲食品加工项目,年出口半成品休闲食品600吨,年收购地方农产品300吨。
拓宽交流渠道。兰州大河机电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投入资金50万元—100万元成立俄罗斯甘肃商会,预计10月份挂牌成立。计划投入1亿元注册成立俄罗斯及中亚蔬菜水果销售批发公司,在俄罗斯建设储藏冷库,销售“甘味”产品,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拓宽甘肃农特产品出口渠道。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中国民营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驶向全球大市场,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甘肃民企正乘风破浪,必将以强劲态势为“甘味出海”持续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