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迈向“自主引领”新纪元
——探访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
作者:
■本报记者宋寒业
在纸上留下一些线条提示,并说出自己脑海中的想象,机械臂续画出观众想象的内容;人形机器人展示户外配送跑腿场面,在快速奔跑中保持低时延通信、自主导航;Moz1化身“非遗小传人”,灵巧完成拿山楂、穿串等动作,上演串糖葫芦;Go2消费级四足机器人完成倒立、空翻等高难度动作,还能实现智能语音对话……
日前,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举办,大会有200余家企业、1500件展品、100款首发新品汇聚,覆盖全产业链。走进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记者发现各大机器人同台竞技,展示全球机器人领域最前沿的技术成果。其中,人形机器人专区成为本届大会最大亮点。
人形机器人迈向实用化和产业化
记者在乐聚展台看到全球首款5G-A人形机器人“夸父”,在工业与商服领域的多场景全自主作业能力。“夸父”成功完成料箱搬运、物料分拣、SMT料盘出库等关键任务演示。
据介绍,“夸父”它不仅能在快速奔跑中保持低时延通信、自主导航,还实现从北京到上海,能跨越1200km的超远距实时操作。5G-A具备低时延、高带宽的特性,如同为机器人铺设一条贯通“感知-决策-执行”的“高速公路”。
“当机器人走进生产与生活,将从‘稳定连接’升级为‘智能连接’——低时延是底线,协同决策才是天花板。”乐聚CEO常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外,“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携五大人形机器人亮相,包括全球首个可自主换电人形机器人Walker S2、全尺寸通用轮式人形机器人Cruzr S2等,并通过工业制造、商用服务、科研教育、娱乐陪伴等丰富的应用场景演示,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具身智能的使用场景。
记者在现场亲自看到Walker S2热插拔自主换电技术,作为全球首款具备自主换电能力的人形机器人,WalkerS2首创的双电池动力平衡技术确保换电过程中的持续供电,标准化电池仓快换技术实现快速对接定位,以及高精度的双臂协同换电技术保障操作可靠性。
优必选相关负责人表示,双电池动力平衡技术的能源管理系统使WalkerS2仅需3分钟即可完成自主换电,配合7×24小时不间断作业能力,开创了人形机器人能源管理的新标准,为工业级连续作业提供了关键解决方案。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展出的4款智能灵巧手中,类人自由度灵巧手采用21个驱动控制25个自由度,配备12×8阵列指尖触觉传感器,可完成穿针引线、调制咖啡等精细操作。Q系列人形机器人则实现了0.1毫米的装配精度,能完成柔性线缆插接、挂扳手等高难度任务。
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引擎。多家参展企业负责人透露,其产品国产化率已超过90%,部分养老场景机器人国产化率接近100%。
科技赋能未来
在点单互动区,观众只需扫码下单,Moz1立刻化身“贴心服务员”,轻松辨识各类饮料、精准定位、稳稳抓取递送到手,从点单到取货一气呵成。
与此同时,面对洗衣机里刚取出的衣物,Moz1的机械臂能够精准识别领口、抚平褶皱、利落对折压线,整套动作一气呵成,松散的短袖瞬间变成方方正正的“豆腐块”。
记者从千寻智能方面获悉,此次世界机器人大会,千寻智能不仅携明星产品人形机器人Moz1闪耀全场,更以多展位联动的强劲姿态,构建起覆盖技术、场景、生态的全方位AI+机器人展示矩阵。
千寻智能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致力于让智能机器人真正走进大众生活,成为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科技力量。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定义具身智能前沿,在大模型、机器人本体及生态构建上深度探索,不断挑战物理世界的智能边界。
万能打工机器人见过吗?记者在智平方展区看到了通用机器人爱宝——一款机器人,能在模拟工厂搬箱子码垛、在饮品吧做咖啡冰激凌,还能在舞台敲架子鼓。
毫不夸张地说,爱宝真的是“全场最能打的机器人”。生活区、工业区、娱乐区,每一处都有它的身影。其实秘密很简单——它搭载了“超强大脑”AlphaBrain。
Alpha Brain的核心技术是智平方全栈自研的端到端具身大模型GOVLA,也就是“全域全身VLA”,既能听懂人话,还能自己动手。当你说“爱宝,我要一杯加冰可乐”,它不是机械地执行预设动作,而是真正理解了你的意图,自己规划动作、拿杯、操作饮料机、加冰、递给你,整个过程流畅自然。
目前,爱宝已进入多个真实场景:在国内外头部车企的工厂,它正承担上下料、贴标签、收纳布套等任务;在华熙生物的无菌车间,执行智能转运、视觉质检,保障生产洁净;在晶能微电子的半导体生产线,负责产线间精准高效的物料分拣、搬运……
智平方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这不是“展会用来拍视频”的机器人,而是“每天都在出工”的通用劳动力。我们自有工厂将在9月正式投产,意味着智平方正式迈入“自主研发+自主制造+自主交付”的闭环阶段。
从技术展示转向场景落地
与往年不同,今年展会呈现明显转变:从技术展示转向场景落地。各厂商纷纷在展台布置商店货架、仓库包裹分拣流水线、工厂产线、酒店吧台等真实场景,展示机器人“干活”的能力。
星动纪元现场展示了两台人形机器人L7在物流场景中的协作:一台负责根据包裹特征智能分拣,另一台专职智能扫码。工作人员介绍,该系统采用自研端到端VLA模型,机器人无需预编程,通过少量数据就能快速掌握技能。
傅里叶机器人推出的医用康复疗养机器人GR3引人注目。这款身高1.65米、体重71公斤的双足人形机器人采用特殊固特棉柔性材料包裹,外形设计灵感来自动画电影中的“大白”机器人,计划应用于康复医院认知训练和宣教引导场景。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正进化为智能制造核心引擎,服务机器人在仓储物流、商用服务、医疗康复等领域渗透率显著提升。随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机器人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在开幕式上透露,北京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约占全国三分之一,2025年上半年产业营收增长近40%,机器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北京将建设首个人形机器人国家级测试验证平台,支持通用机器人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攻关,持续开放酒店、餐厅、街区、公园等城市公共服务应用场景。
国际机构瑞银预测,随着规模化落地和成本下降,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数量预计将超过200万台。制造业将率先大规模采用人形机器人,成熟的汽车产业会优先改造自动化产线。随着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突破90%和人形机器人价格下探至4万元以下,中国机器人产业正迈向“自主引领”的新纪元。
图①优必选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展区现场。优必选供图
图②宇树科技四足机器人。本报记者宋寒业/摄
图③智平方通用机器人爱宝操作饮料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