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应用加速落地
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大众
作者:
■本报记者蒋元锐
机器人跳舞、翻跟头、领操,分拣快递、听从指挥完成各种工作,甚至还可以打拳击……记者走进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这些形态各异、功能强大的机器人不禁让人眼前一亮,无论是双足机器人展示高动态性能的奔跑与跳跃,还是仿生人形机器人做出逼真的表情或者人机之间的自然交互,都令人感受到科技的魅力。会场中,随处可见的机器人好像正在提示我们,属于机器人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它们正在从实验室走向现实。
机器人走进车间
人机协作赋能工业生产
展会中,最为吸引眼球的是各类工业级机器人的新突破。工业场景是机器人技术的起点,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
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胡婷告诉中华工商时报记者,在汽车零部件中,工业机器人在焊接领域给出全新解决方案。该公司的机器人通过视觉识别技术和高效AI算法提高了效率。
“机器人具备成熟的稳定性。”胡婷介绍说,在汽车生产过程中,通过AI算法的协助,工业机器人可以一拍即辨识几十甚至上百个特征,而且不受光照等外部环境的影响,检测速度和精度大幅度提升。
167cm的身高,58kg的体重,32个自由度——每一个数据都在向“实用”靠拢。四川天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带来的人形机器人新品T1Ultra成为焦点。
据悉,T1Ultra可以面对工业制造中繁重的操作任务,或在物流搬运中展现出稳定性与抗压能力,真正成为工业场景中的“铁臂先锋”。
其中尤为抢眼的是核心关节性能:髋关节和膝关节的扭矩达到惊人的360Nm,踝关节的扭矩也有80Nm。这些参数并非孤立的数字,其协同设计指向明确目标:在保留类人形态优势的基础上,强化动力输出、运动稳定性与抗冲击能力。这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业制造、物流搬运等对力量和稳定性要求更高的场景。
摘下“冰冷机器”标签
人机交互想象空间巨大
会上,仿生人也赢得大众的关注。记者来到松延动力展台,这家公司以仿生技术为核心,致力于打造形态各异、高度智能化的机器人产品。这些机器人不仅具备仿生人类的外形和动作能力,甚至能够实现丰富的面部表情变化,并支持自然的互动交互,赋予科技“情感”的可能。
如今这些机器人不仅在外形上更接近人类,连仿生人的动作表情和情绪互动也愈发自然流畅。“在经历了无数次技术调整与改进,攻克了机器人反应迟钝、不够智能、底盘笨重、重心不稳、外壳易碎、避障不及时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深圳大象安泰科技有限公司商务总监李建博告诉中华工商时报记者,如今,随着人工智能与人机交互技术的成熟,这些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人脸识别、情绪识别、性别识别、年龄识别、人脸追踪、身体触觉等技术层面正在实现质的突破。
仿生机器人研发将迎来全方位升级。未来机器人自由度将进一步提升,动作将更加灵活自然,运行速度更快,表情和语音的模拟也更加丰富和生动。尤其是在细分领域,“机器人专家”将变得更专业、更智能,甚至更多美学上的优化,将使其外观愈发贴近人类审美,成为人与机器深度交互的催化剂。
李建博告诉中华工商时报记者,未来,仿生机器人不仅能够胜任主播和主持人等复杂角色,还可以更好地扮演人生顾问、情感陪伴甚至智能助手等更高层次的角色。
巧手“不简单”
人工智能应用遍地开花
有一个灵巧的手,才能有无限的可能。记者在参展中发现,灵巧手展台颇多,参展用户都想体验下灵巧手到底有多“巧”。
“对于自动化行业来说,灵巧手的问世意味着机器人能够完成更多精细化的操作,从而将应用场景扩展到更加复杂和多样的领域。”灵巧智能高阶灵巧手系统与灵巧操作核心负责人原建博告诉记者,它已经不只是简单地模拟人手的动作,而是真正赋予机器人以“精细之手”和“智慧之脑”,让它能够胜任需要精准操作的任务。
灵巧手的核心在于它的设计与算法,这为机器人执行复杂任务提供了坚实基础。原建博举例道,例如,在长序列操作中,灵巧手不仅能够抓取物体,还可以自主调整工件姿态、精准操控开关按钮,甚至在动态环境中实时响应。
机械手的任务复杂性,正体现在多种物体操作与精准动作之间的连接能力。无论是分拣行业,汽车装配线上的结构化空间操作,还是常规的物体搬运和精细作业,它都能胜任。谈及机械手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应用场景,工作人员笑着提到,机械手可以完成一些长序列的复杂任务,从使用工具到精准操作按钮。“对于机器人来说,复杂任务更多是一段长序列的动作组合,而非简单地理解为某种繁琐劳动。”
医疗康复机器人成为本次大会的另一大亮点,它将为不少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术后患者带来生活的改变。
深圳作为科技有限公司招商经理刘微介绍,它们不仅在髋部和膝部设计了精准助力的电机,还通过智能的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切换,帮助使用者根据自身康复状况进行定制化训练。例如,它可以帮助偏瘫、截瘫患者完成原地站立、行走甚至后退式训练,以达到肌肉均衡恢复的目的。
“这款机器人的市场应用前景非常广阔。除了医院外,养老社区、康养基地以及家庭场景都是潜在的使用终端。”刘微表示,未来团队希望能够与更多养老机构合作,将这类康复机器人普及到社区,实现健康康复和便捷训练的双重目标。
当下,机器人行业正迎来一场时代变革。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应运而生,他们的创新与探索,为各行各业注入智能化的力量,展现科技魅力。
在本次机器人大会上,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正展现他们的青春力量。
擎羽科技是一家刚成立一年的公司,此次他们展示了一款创新的仿生具身机械臂,作为一家刚刚成立的初创企业,擎羽科技凭借技术创新迅速获得了市场认可。
“我们也接到了新订单。”擎羽科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蓝莓采摘是一项十分繁琐的工作,蓝莓很小,需要逐个采摘。传统的人工采摘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对采摘工人有着极高的耐心和精准度要求。蓝莓采摘的最大痛点在于需要大量的人力。”
针对这一需求,擎羽科技打造了一款柔性机械臂,专为精细农业采摘设计。该机械臂不仅轻便且柔软,能够在不破坏果实的情况下完成高效采摘操作。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机械臂搭载了摄像头,可以通过视觉识别精准定位蓝莓;机械臂本身还具有高适配性,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安装不同的工具夹爪,以适应蓝莓采摘的工作环境。
普罗宇宙机器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带来的“大白机器人”也让人眼前一亮。“大白机器人”伸出自由度双臂,一招一式行云流水。它先利用配备高精度定位相机的夹爪精准扫描识别物体位置,随后切换至螺丝锁付工具,仅用12秒便完成4个精密部件的锁付操作。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样的速度仅是特意放慢供观众观看的效果,实际工业生产场景中效率更可提升至两倍。“五年后,或者不用到五年,我们家里也要买一台机器人,相信未来机器人将能帮助我们做更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