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女企业家协会:

创新“传帮带”机制,柔性管理凝聚“她力量”

作者: ■马蕊

    日前,在云南省女企业家协会(简称“云南省女企协”)第七届第一次会员大会现场,张梅当选新一届会长。历经29年,云南省女企协又一次完成了新老交接,也锚定了未来五年云南商界“她力量”发展的新坐标。
    过去五年,这个汇聚云南省行业精英的女性组织交出了沉甸甸的答卷:组织逾200场红色主题教育,带领云南女企业家重走红军路、瞻仰革命故地;输送超250人次赴浙大、复旦、厦门、人大等顶尖高校深造;连续13年走进中小学捐建“爱心书屋”……数字背后,是云南省女企业家群体政治素养与经营能力双提升的生动实践。
    五年淬炼夯实红色根基
    在第六届理事会的五年中,云南省女企协不断夯实红色根基。协会坚持将党建引领贯穿始终,不仅在云南省工商联、省妇联指导下筑牢思想阵地,更通过创新形式让红色教育“活”起来。
    “我们的足迹遍及井冈山、西柏坡、扎西会议旧址,也深入云南圭山、杨善洲林场。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思考企业攻坚克难的方向。”一位协会成员坦言,她们把党课上的精神或政策解读,精准转化为车间里的生产干劲,锻造成应对市场风浪的压舱石。
    云南省女企协每年坚持多次开展红色教育,累计推出党课逾200节。这不仅是精神洗礼,更推动了责任落地。
    “要将政治定力转化为治理能力。”在发展实践中,云南省女企协架构起“理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财务公开透明”的规范体系,坚持会费“取之于会员、用之于会员”。五年间,协会走进60余家会员企业,精准对接需求;设立“杰出创业女性”等系列奖项,塑造争先创优氛围,传播巾帼正能量。
    破局前行协同攻坚
    在云南省女企协第七届第一次会员大会上发布了未来五年的“135”战略路线图:以协会为中枢,打造企业服务、活动交流、培育创新三大中心,构筑思想阵地、社会影响、素质能力、产业竞争力与国际合作五大平台。
    这张蓝图充满突破性构想。16地州产业联盟,打破地域藩篱,构建云南省女性商业力量协同网络;行业专委会攻坚,聚焦云南特色产业,培育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巾帼出海计划——借力“一带一路”,推动云南品牌闯荡全球市场;产学研用直通车,嫁接高校科研资源,破解企业创新瓶颈;领导力代际传承,用“导师制”激活新生代女企业家成长引擎。
    此外,服务体系同步升级。协会将推出12项精准服务,涵盖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链协同创新等痛点;设立产业公益基金支持贫困妇女创业;深化“法企一家”活动,建立维权辅导机制,法治护航正成为柔性管理的坚实后盾。
    独特路径彰显“她力量”
    从“学习”到“引领”,再到“输出”,云南省女企协走出一条具有辨识度的发展路径。
    代际接力培育“生力军”。面对年轻企业家群体壮大,协会创新启动“传帮带”机制。组织专题交流,提供历练平台,推动资深女企业家与新生代“结对”,实现领导力与经验的有效传承。一种更具包容性与延续性的成长生态正在形成。
    柔性管理凝聚“她智慧”。不同于传统商会的刚性架构,协会以丰富活动释放凝聚力。5个专委会每年推出“快乐运动会”“植物与生命”等特色活动,将依法治企、科学理念、文化修养融入体验。正如一位会员所说:“在这里收获的不仅是资源共享,更是支撑与理解。”其特有的情感联结,成为组织活力的重要源泉。
    从“IP标杆”到“政策推手”。协会发力重塑女企业家公众形象,计划打造云南女企业家新IP标杆,全网推广典型事迹;同时积极向各级政府推优,推动更多女企业家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让优秀的会员企业家真正在全省经济界妇女中起到示范标杆作用”,她们正在从经济建设的参与者,逐步成长为政策制定的建言者。
    “女性的力量不仅体现在家庭中,更体现在我们所创造的事业上。在今天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作为女性企业家,深感压力、责任的巨大。”张梅表示。
    当“志奋领新女性企业家”与“女性领导力发展联盟”构建同步推进,云南商界“她时代”的轮廓已然清晰。“红色基因、柔性智慧和战略构想交融共生,云南女企协正在打造一种独特的企业发展范式。”参会的商会代表表示。
    新一届云南省女企业家协会理事会站在云南“3815”战略的风口,这张以“135计划”为底色的巾帼蓝图,正等待云南女企业家们用实干落笔填色,共绘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