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智能电网与绿色能源的创新领航者
作者:
■本报记者祝凤岚
在武汉光谷,有这样一家民营企业,它扎根行业20年,不断把握机遇、突破创新,最终在智能电网和新能源建设领域熠熠生辉,这家企业便是由原湖北长江电气有限公司升级发展而来的长江电工集团有限公司。近期,记者深入这家企业,探寻其蓬勃发展背后的奥秘。
长江电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可追溯至2006年成立的湖北长江电气有限公司,随着产业版图的不断拓展,公司逐步迈向集团化发展新阶段。在立足湖北、聚焦全国、放眼全球的战略目标指引下,于2024年正式整合升级为长江电工集团。这一举措更好地整合内部资源、降低经营风险、提高运营效率、优化资本结构,为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长江电工集团业务范畴十分广泛,从规划设计的蓝图绘制,到软件开发的智慧赋能,再到设备智造的精工匠造、工程建设的稳步推进以及运维服务的贴心保障,打造出了一条完整且成熟的产业链。高低压配电设备、箱式变电站等核心产品,二十年如一日,守护着各地的用电安全。
广泛的业务构建起庞大的企业架构。经过多年发展,长江电工集团拥有员工超2100人,旗下24个子公司,商学院、研究院和创新中心3个重要院所协同运作。如今,长江电工集团产能规模已超百亿,业务更是横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然成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
步入长江电工集团展厅,各类智能电网和新能源设备模型与展示屏交相辉映,从最初的低压配电箱,到如今的人工智能开关柜、新能源升压箱变、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零碳智慧园区,一件件产品,一个个解决方案,生动地讲述着长江电工集团从艰难创业逐步迈向行业领军的辉煌历程。在这里,能深切感受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突破与创新,也能感受到长江电工集团参与国家及世界重大项目时的自豪和担当。
在技术方面,长江电工集团的硬核实力让人印象深刻。除了参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迪拜光伏等大型项目外,长江电工集团还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联合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等单位,推出自主研发的C-smart中国第三代人工智能开关柜,以及智慧配电管理、综合能源管理、能碳数字化平台等系统,有力推动能源建设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在绿色产业方面,长江电工集团也始终走在前列,自从“双碳”目标提出以来,长江电工集团就与高校紧密合作,建立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通过数字技术与能源技术深度融合,为零碳转型和能源转型开辟“数字化发展之路”。长江电工集团打造的“零碳智慧示范园区”已经实现园区碳排放与吸收自我平衡,为行业绿色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在管理方面,除在业务上不断进步,长江电工集团在企业发展模式上也独树一帜,独创了中国民企高质量发展的“RGB”模式,R即红色党建、G是绿色产业、B是蓝色众创。其中党建引领是重中之重。多年来,集团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动力之源,以党建为引领,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胜势,在党员带领下,先后培养出千余名80后、90后“创业家”。
在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之后,如今的长江电工集团没有躺在功劳簿上,而是开启了二次创业,即主动顺应时代大势,在新能源、省外市场开拓等领域积极布局。王朝介绍,2025年上半年,多个分公司省外订单占比高,就是积极开拓市场的成果。
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相信长江电工集团必将在智能电网和新能源领域创造更多辉煌,“点亮”更多的世界坐标,成为全球能源领域的创新示范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