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高铁产业发展机遇

作者: ■王宸

    营业总里程占世界高铁总里程70%以上,“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主通道已建成投产约81.5%,主持制定了国际铁路联盟(UIC)高速铁路领域全部13项系统级国际标准……7月8日在北京开幕的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披露了中国高铁的发展成绩单。一组组数据背后,是中国高铁不断创新、保持领跑优势的努力,更是中国高铁联通世界、共赢未来的信心与实力。中国高铁发展近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缩影。在这一过程中,民营企业凭借灵活的机制和创新活力,在高铁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中国高铁行稳致远的密码。从最初的引进、再创新,到后来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中国高铁攻克了高速动车组、列车控制系统、高速道岔、无缝线路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从追赶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民营企业聚焦高铁产业链中的细分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在高铁零部件制造、智能化系统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例如,一些民营企业研发的高铁轴承、制动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性能不断提升,逐步打破了国外垄断,为高铁装备的国产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智能高铁技术体系构建中,民营企业还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与高铁的融合应用,开发出智能运维系统、旅客服务平台等,提升了高铁的智能化水平。
    当前,越来越多城市因高铁而紧密相连,区域协同发展步伐加快。高铁网络覆盖全国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让更多人享受到了高铁带来的便捷与舒适,“同城效应”“双城生活”成为现实。与此同时,高铁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民营企业在高铁带动的产业发展中积极作为,围绕高铁站点形成的商业圈、物流园等,民营企业纷纷入驻,从事餐饮、零售、物流等业务,不仅丰富了高铁经济的内涵,也为自身发展开辟了新空间,同时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此外,中国高铁在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秉持开放合作理念,积极与世界共享发展成果。从雅万高铁到中老铁路,再到中吉乌铁路项目正线工程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国门,在海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国先后与4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铁路规划设计和建设运营合作,系统性完善了高铁技术标准体系,为全球铁路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民营企业在高铁“走出去”过程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些民营企业凭借其在高铁配套产品、工程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跟随中国高铁的海外项目拓展国际市场。在雅万高铁、中老铁路等项目中,民营企业参与了部分设备供应、工程建设辅助等工作,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支持,同时也积累了国际项目经验,提升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高铁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亮丽名片,未来将继续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在这一进程中,民营企业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舞台。在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深度融入高铁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为民营企业参与高铁产业发展创造更好环境,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民营企业也应抓住机遇,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持续发力,为中国高铁的高质量发展和“走出去”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