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培训赋能,促进“双向奔赴”

——各地光彩事业培训活动助力促进“两个健康”

作者: ■本报记者李洁琼

    光彩事业作为一项人人可参与、人人可助力的事业,在专业赋能方面充分发挥政治性、社会性、公益性有机统一的优势,积极为各类民营企业、公益组织、公益人物赋能助力。
    各地光彩事业促进会以多元化培训为抓手,通过加强专业赋能,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拓展合作渠道,支持光彩项目落地,以更优质的服务吸引人、更融洽的氛围团结人,团结带领更广泛的群体参与支持光彩事业,相互成就、双向奔赴。
    强化专业赋能,需以精准培训为抓手,聚焦能力提升与责任引领。广西光彩事业促进会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学习贯彻落实庆祝光彩事业发起实施30周年座谈会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意识。组织新一届理事助力乡村振兴、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等专题提升班学习培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对社会的信誉。
    在精准培养人才方面,安徽省“新时代新徽商培养计划”展现了专业赋能的针对性,为不同阶段的企业家提供定制化成长路径。该计划区分“领军人才班”和“潜力人才班”,在南通、深圳、泾县组织集中学习,围绕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开展培训。这种分类培养模式,既满足了领军者把握大势的需求,也助力潜力企业家夯实基础,为光彩事业储备多层次人才。
    从集中培训到常态引导,黑龙江省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拓宽专业赋能渠道,让培训效果持续发酵。黑龙江光彩事业促进会利用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平台开展政策宣讲,同时深入企业一线宣传现代产业体系,通过企业家培训、产业研讨会等活动搭建合作平台。这种“线上+线下”的模式,既强化了思想引领,又激发了企业发展信心,为光彩事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专业赋能的触角需不断延伸,从能力提升到信念筑牢。甘肃省光彩事业促进会会同省工商联,举办“陇企大讲堂”“学思想、明方向、强信心、建新功”全省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培训班、第十六期全省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高级培训班等,将省光彩会理事等纳入培训范围,教育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甘肃省工商联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上,对积极参与光彩事业的民营企业予以通报表扬。
    湖南省光彩会建好用好第一批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评选筹建第二批基地。依托基地,深入开展以“学思想、明方向、强信心、建新功”为主题的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共培训480余人。积极营造“当光彩人、立光彩业、干光彩事”的浓厚氛围。
    陕西省则通过分层分类培训与红色教育相结合,让专业赋能更具深度与温度,推动培训成果向实践转化。陕西省光彩事业促进会指导各市光彩会开展“学思想、明方向、强信心、建新功”主题活动130余次,举办7期民营企业家培训班,组织学员赴多地红色教育基地学习,还选树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多层次的培训不仅提升企业家的政治素养,更让他们在红色熏陶中坚定回报社会的信念。
    从省内培训到跨省交流,河南省的“万企兴万村”行动培训班通过借鉴外部经验,让专业赋能打破地域界限,促进资源共享。4月23日至25日,河南省光彩事业促进会组织60家民营企业负责人参训,邀请专家解读政策,带领学员赴实地学习金华、杭州“千万工程”经验。这种“政策解读+实地取经”的模式,让企业家们既明晰了发展方向,又学到了实操方法,为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
    江苏省光彩事业促进会举办江苏对口地区民营经济合作交流培训班,培训陕西省民营经济代表人士30人。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号召,组织民营企业赴青海、陕西考察对接,与陕西、青海26个重点帮扶县签约结对。同时,“民营企业进边疆”活动有序开展,举办苏拉(江苏-拉萨)民营经济合作交流暨“百企连百村”助边行动培训班,开展全域产业援疆活动。9家企业与西藏洛扎县9个边境村结对,35家企业党组织与伊犁州35家企业党支部结对共建。
    从广西的多元教学到甘肃的政治引领,从江苏的协作合作到河南的跨省交流……各地光彩事业促进会积极扩宽培训活动形式,持续围绕专业赋能多维度探索,让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在学习中成长、在交流中凝聚共识。在双向互动中,提升个体能力的同时,更壮大了光彩事业力量,在共同发展中书写“双向奔赴”的生动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