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标识要求 打造可信赖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产业规范化发展再进一步
作者:
■本报记者祝凤岚
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AI合成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在网络上层出不穷。这些AI合成作品一方面提供了便利,丰富了公众生活,但也造成虚假信息传播、破坏网络生态等问题。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简称《标识办法》),对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的形式和适用范围做具体规定,同时强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恶意删除、篡改、伪造、隐匿生成合成内容标识。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标识办法》重点解决“哪些是生成的”“谁生成的”“从哪里生成的”等问题,推动由生成到传播各环节的全流程安全管理,力争打造可信赖的人工智能技术。
生成技术是把双刃剑
伴随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度合成等新技术快速发展,技术的双面性日益凸显。
从积极方面来看,作为创新技术的实践尝试,AI合成作品在丰富网络内容、便利公众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以今年年初爆火的《哪吒2》为例,AI合成视频在电影推广及IP传播等方面都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大量借用AI技术,让哪吒、敖丙等电影形象变身的二创视频,以及利用AI技术cos哪吒、敖丙的特效写真,受到网友欢迎。这种网友自发的二创传播,在网络上形成“自来水”传播效应,帮助电影锁定国漫爱好者等核心观影群体。
此外,不少角色手办也因AI合成内容热度飙升,如某博主用AI生成的“花矶娘娘”视频获超19万点赞,带动石矶娘娘等IP手办销售。
与此同时,也应看到,AI合成技术让假照片、假图像,甚至视频换脸都更加容易,致使网络上不少信息真假难辨。一些不法分子甚至利用AI合成视频冒充名医、名人,进行虚假宣传。
今年2月,有媒体曝光显示,不少明星、企业家的人脸被一些AI换脸公司公开售卖。换脸公司称,中外明星、名人、企业家都能做,定做一张千余元,几个小时就能做好,做好后就可以拿着这张脸去平台直播。
有法律人士指出,采用AI技术模仿明星或者名人的声音或者肖像,用于通话和直播带货,使得他人产生误认的效果,或涉嫌违法,并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需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打造可信赖AI技术
此次推出的《标识办法》则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依据。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标识办法》主要从立法层面提出管理要求,明确生成合成内容制作传播各主体的责任义务。从内容上看,《标识办法》聚焦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关键点,通过标识提醒用户辨别虚假信息,明确相关服务主体的标识责任义务,规范内容制作、传播各环节标识行为,以合理成本提高安全性,促进人工智能在文本对话、内容制作、辅助设计等各应用场景加快落地,同时减轻人工智能生成合成技术滥用危害,防范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制作传播虚假信息等风险行为,推动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
大消费分析师杨怀玉告诉中华工商时报记者,《标识办法》通过明确标识要求提高生成合成内容的透明度,使用户更容易辨别出哪些内容是由AI生成或合成的,从而减少虚假信息传播。《标识办法》同时明确服务提供者在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面的责任义务,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负责任的内容生产环境,并为监管提供依据。虽然对标识有具体要求,但同时也考虑到了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技术实现难度,预留一定的空间以促进标识技术和应用的发展。
随着标识办法的实施,公众将提高AI生成内容的识别能力,企业或将更加注重内部管理和自我审查,确保其提供的内容符合法规要求。为满足新标识要求,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可能会加大对标识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技术进步。
杨怀玉还表示,从整个人工智能产业来看,《标识办法》发布后,人们可以更清楚地知道他们所接触到的信息的真实来源,而清晰的标识规则有助于增加公众对AI技术的信任。同时,规范化的管理有利于防止滥用AI技术造成的社会问题,比如虚假新闻、诈骗等,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此外,《标识办法》尽管有一定的限制,但这种限制有助于引导行业内的正向竞争,激发更多的创新解决方案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