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禁止加班”作为“反内卷”的序幕

作者: ■李富永

    近日,包括无人机龙头企业大疆在内,国内许多互联网和高新制造企业集体加入“反内卷”行动中来,最引人注目的行动是禁止加班。据报道,在社交平台上,有员工称“经历人生中第一次被赶出公司”,有的员工喜迎强制下班晚高峰。大疆开始实施“强制不让加班超过9点”政策,即一到晚上9点,主管和HR(人事)分三轮赶人下班,禁止员工加班。
    告别过度加班文化,是这些企业对中央政策的响应。去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将“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作为2025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整治“内卷式”竞争也成为热议话题之一。
    中央提出的防止内卷式竞争,直接着眼于企业之间的行为,比如,不顾市场实际需求超产、打价格战、地方保护主义等。但真正落实企业之间不“内卷”,最终还要深入到调整劳动关系这个企业内部治理的层面。因为“内卷式”竞争的核心表现是低价竞争,而价格恰恰又包含劳动成本和劳动强度等因素。一些企业拿提高劳动强度当竞争手段,这是短视的,此时企业之间的“内卷”实际上是企业内部的内耗。人不是机器,其创造力是受身体和心理状态影响的,超过身体极限和心理极限,都会影响其创造性的发挥。所以,超限加班有可能空转,时间拉长不等于效率同步提高。
    曾几何时,在国内的科技产业领域,超法定工时工作制的加班风气,弥漫成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久而久之,竟成了一项不是制度的制度。漫长的工作时间会影响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进而降低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
    如何落实整治“内卷式”竞争课题,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提出,“内卷”问题的症结在于创新不足以及存量博弈,因此应引导企业转变竞争模式,从争夺存量转向创造增量,通过“创新”和“出海”两大核心路径走出“内卷”。
    如何转变竞争模式?看来一些企业都认识到劳动关系这方面的因素,不约而同开始摒弃过度加班弊病。比如,美的集团表示,今年明确了关于简化工作方式要求的“六条禁令”,其中就包括“严禁下班时间开会、形式主义加班”,通过身体力行践行“反内卷”,倡导健康的企业文化,提供员工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
    其实,无论是真正加大创新力度还是出海经营,过度加班这样的经营做法都已经是不合时宜了。要真正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真正实现劳动者全面发展,真正落实公平竞争不“内卷”,需要认真落实法律规定的劳动者权益,包括8小时工作制的规定。正如专家所言:“真正的效率革命,应从‘拼工时’转向‘拼创新’。”希望更多企业能看到这些改变的必要性,让员工在健康的工作环境中发挥创意,让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让“禁止加班”成为“反内卷”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