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素质 解难题 优环境
福安市工商联助力产业焕新
作者:
■俞凤琼
迎着新春的暖阳,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青拓不锈钢中厚板项目现场,焊花飞舞、锤声阵阵,一派忙碌景象。
近年来,福安市推动不锈钢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去年完成产值2200亿元,增长8.7%,展现出强大韧性和蓬勃生机。
不只是不锈钢产业。去年,福安300多万台按摩器销往全国,1500辆新能源重卡驶向全球,众多电动船舶下水起航,“三类产品”向新发力,蓬勃发展;电机电器、船舶修造、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向智转型,完成规上产值305亿元……
主导产业支撑有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我们聚焦强素质、解难题、优环境精准发力,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福安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王建平说。
涵养转型升级能力
产业转型升级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问题是企业家的升级,即企业家素质能力的提升。
立足这一关键,福安市工商联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精准施策,着力强化教育培训。
一方面,举办“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培训班和“改革赋能,创新引领”民营经济人士培训班,分别组织民营企业家前往苏州、杭州以及深圳考察研学。培训班采取课堂授课、交流研讨、考察游学等形式,为学员提供了一个开拓视野、蓄能充电、研讨提高的契机和平台。
另一方面,立足AI将对企业管理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影响和全新的机遇,携手钉钉科技举办两期“AI时代钉钉助力福安企业发展重构企业管理”专题讲座,邀请专家为会员企业分享AI时代下,如何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业务创新,优化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
此外,结合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健全民营企业人才职称评定制度,2024年评审通过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初级职称208人,上报中级职称130人,上报高级9人。
协调破解发展堵点
“市区到铁湖工业园区104国道的路灯安装好,为企业消除了安全隐患。”福安市铁湖工业园区秘书长李思玲说,天马山至铁湖工业园区路段没有路灯,近年来,几乎每个月都有交通事故,在“书记市长益企茶话日”上,商会提出这个问题,没想到这么快就得到解决。
这只是福安市工商联携手职能部门护航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企业转型升级难免遇到难点、堵点。福安市工商联立足实际,依托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调查系统”,围绕民企发展难题,组织企业开展线上调查4次。发挥“3+N”政企常态化会商互动机制作用,结合“书记市长益企茶话日”,站在引导服务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角度,了解诉求,广泛听取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意见建议,协助协调解决问题32项。
船舶修造是福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面临技术、人才挑战。针对这一难点,福安市工商联一方面组织全市船舶企业到江苏科技大学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推动校企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邀请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家教授深入6家船舶企业开展产学研交流,探讨合作意向,助力船舶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福安市工商联等携手推进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江苏科技大学市场、人才、资源等方面优势,努力在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科技攻关、产品研发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对全市船舶企业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参与产学研交流活动的福安船舶企业负责人说。
合力优化营商环境
2024年,福安市工商联联合市税务局、市工信局、城北街道商会共同开展税费政策宣讲暨诚信纳税宣传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城北街道商会会员企业进一步了解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增值税即征即退等税费优惠政策,迅速组织人员参与申报,很快就享受到了税费政策红利。
企业转型升级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作为服务民营经济的主体,福安市工商联不断深化“工商联+N”工作机制,与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税务等部门建立依法保障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协作机制,维护会员合法权益。联合福安法院、福安市企联联合开展“法治体检”活动,深入开展“福安市优化营商环境问卷调查”,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产业转型升级绝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下一步,福安市工商联将通过点面结合、分类施策的思路,在培育、赋能、搭台等方面打出‘组合拳’,全力推动福安市民营企业向新、向智、向绿,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福安市工商联主席李学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