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对等关税”冲击
民营企业“出海”有底气有策略
作者:
■本报记者颜韵
作为国际贸易关系的重要调节手段,关税直接影响到企业进口原材料、零部件以及设备成本,最终会传导到商品价格端。积极的关税政策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贸易氛围,促进双边贸易往来,为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提供稳定的环境。
近日,美国宣布将对所有贸易伙伴实施“对等关税”,即美国进口商品的税率将与其贸易伙伴对美出口商品的税率完全一致。不过,有关“对等关税”征收时间尚未公布。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近日表示,“对等关税”做法一旦落地,必然严重破坏以最惠国待遇等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对全球供应链造成冲击。
“2024年民营企业对整体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3.8%。”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介绍。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我国民营企业如何化解风险、寻找新增长点,成为摆在中国民营企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转口贸易转型
从路径依赖到价值升级
我国民营企业长期以来通过东盟、墨西哥等新兴市场进行转口贸易。业内人士表示,在美国“对等关税”政策下,这些“中转站”的关税优势可能被大幅削弱。
联合国贸易数据库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对东盟出口的电气机械、家具、塑料制品等商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最终流向美国市场。以越南为例,中国民营企业出口产品在越南加工后销往美国,享受其较低关税待遇,但若美国对越南同类商品加征“对等关税”,转口成本将陡增,部分产品利润率可能被继续压缩。
“对等关税”政策将进一步加剧全球供应链的区域化分割。以电子产品为例,我国多家民营企业已在越南、印度布局产能,但“对等关税”可能迫使企业向墨西哥等北美自贸区转移,或回流国内。不过,危机之中也蕴含着新的机遇。中国民营企业通过建立新的转口贸易渠道,开辟新的转口贸易路线,在逆境中为产品出口寻找新的通道。
“企业不应仅仅依赖简单的货物中转,而是在转口过程中增加产品的增值环节,根据不同自贸协定标准差异,开展产品的深加工、包装设计优化等业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魏晓瑜向记者表示,通过提升转口产品的附加值,企业不仅能够提高利润空间,还能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效应对“对等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
供应链改善 强韧性与防风险兼顾
关税成本上升倒逼企业改善供应链,从“效率优先”转向“安全与效率并重”。当下已有不少民营企业根据不同区域的贸易政策、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调整产能布局。
记者了解到,TCL通过“多点落子”战略编织抗风险网络——墨西哥、印度、越南、巴西、波兰等地产能矩阵形成联动,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在全球化产能网络构建中筑起应对单边主义的防护网。清华大学国际私法与比较法研究中心李晨认为:“我国企业需提前做好供应链调整、成本控制与风险防范工作,加快开拓其他国际市场,注重多元化国际市场构建。”
据悉,区块链技术正深度嵌入全球供应链体系,为跨境贸易构建可信数据基础设施。在物流追踪、库存管理、供应商协同等环节,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可实现全链路信息穿透式监管。同时,帮助企业在关税争议中快速举证,凭借去中心化与多方协同的特性,该技术可以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确保所有参与方实时共享数据。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科技法治研究中心马文洁告诉记者,区块链技术通过增强数据可信度、提升协作效率,成为解决关税争议的革新工具,但其全面落地仍需跨行业、跨国的法律与技术协同。目前,我国支持区块链在跨境贸易中的应用,并已制定相关规范明确其在证据链管理和争议解决方面的潜力。
法律规则博弈 善用国际规则筑起合规墙
在法律应对层面,WTO规则体系仍是重要博弈场。WTO争端解决机构赋予WTO成员在所有争议上“排他性”管辖权。根据《关于争端解决的规则与程序谅解书》第六条的规定,除非争端解决机构全体成员一致同意不组建专家组,否则专家组便自动得以成立。成员国有权对单边关税措施提出申诉。
魏晓瑜认为,尽管当前WTO上诉机构因成员任命僵局尚未完全恢复,但中国民营企业仍可通过行业联盟或商会组织,联合受影响的跨国企业向中国政府提交贸易壁垒调查申请,推动政府层面启动WTO争端解决程序。
李晨表示,面对美国“对等关税”,届时我国政府采取的包括加征对等关税、进行出口管制、开展反垄断调查、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及诉诸WTO争端解决程序等一系列反制措施,可以坚定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全球贸易秩序,具有充分的国际法和国内法依据。
企业也需重新审视供应链的关税合规性。若产品在第三国仅进行简单加工(如贴标、分装),可能被认定为“原产地规避”,面临更高关税。对此,企业可通过提升在东盟等地的本地化生产比例(如原材料采购、核心技术工序落地),满足区域价值成分(RVC)标准,从而获得自贸协定下的关税优惠。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说,民营企业在外贸领域逐渐做大做优做强的发展态势,为外贸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如同一面镜子,既照见全球贸易规则的重重裂痕,也折射出中国民营经济的战略定力,当关税壁垒高筑时,真正的护城河从来不是政策庇护,而是企业对核心技术的掌控、对市场规则的驾驭,以及对全球变局的敏锐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