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组合拳力推长期资金入市

作者: ■本报记者郭钇杉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中长期资金入市成为推动市场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近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简称《方案》),以及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为保险资金加速入市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和有力支持。
    《方案》明确指出,要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其中,保险资金作为中长期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入市步伐备受关注。
    根据《方案》,将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引导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增加A股(含权益类基金)投资规模和实际比例。同时,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以鼓励其更加注重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
    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委员付立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项政策释放了积极信号,保险资金入市规模的扩大将增强A股市场的稳定性,减少短期波动。同时,保险资金以长期投资为主,有助于提升市场机构化程度,推动价值投资理念普及。长期来看,这不仅优化市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还能促进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付立春说,保险资金入市主要有三大难点,一是资产配置受限,监管要求仍对权益类投资比例有所约束;二是考核周期较短,短期波动影响长期布局;三是投资工具不足,对冲机制不完善,风险管理手段有限。未来需通过政策优化,提高投资灵活性,提升险资入市意愿。此次《方案》提出的“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有助于险资摆脱短期业绩压力,真正发挥长期投资优势。过去短周期考核导致资金频繁调整,而国际经验表明,长期考核可提升市场稳定性,使险资在市场调整期更具耐心,推动A股价值投资理念深化。
    中国证监会随后发布的《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强调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并提出一系列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的措施。其中,包括对科技型企业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优化科技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和股权激励制度、引导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等,这些措施将为保险资金提供更多优质的投资标的和渠道。
    2024年,险资举牌上市公司创下近三年新高,从以往更关注银行股,到如今布局更多领域。付立春说,险资配置从银行股扩展至科技、消费、新能源等行业,主要是基于长期成长性考量。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政策支持的新兴行业具备更高投资价值。同时,部分优质公司估值回归合理,为险资提供良好买入机会,优化资产配置,提升长期回报。
    多家大型险企表示,将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稳步推进保险资金入市工作,不断提升投资管理能力,持续引导金融资源向关键领域聚集,同时拓展投资模式,陪伴优秀企业成长。
    随着保险资金加速入市,市场预计将为A股市场带来数千亿元的增量资金,有助于提升市场内在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同时,保险资金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也将为资本市场注入更多理性投资力量,推动市场形成更加健康、成熟的投资理念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