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票房神话引爆光线传媒股价

作者:
    近日,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爆火,全球票房更是突破120亿元,超越《侏罗纪世界》成为全球影史票房第九名。自1月29日春节上映后,《哪吒2》票房表现直接引爆光线传媒股价。
    电影《哪吒2》由光线传媒主投,其他出品方包括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公司、北京彩条屋科技有限公司、成都自在境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作为《哪吒2》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在5年前上映时收获50多亿元票房。当时,《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投资方中同样有光线传媒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两部电影上映后票房全部超越观众预期,其中,《哪吒2》票房更是遥遥领先。在预期提振下,光线传媒股价连续多日走高,并在9个交易日内,从春节前的9.53元/股飙升至41.68元/股,累计涨幅达337%,市值突破千亿元,创历史新高。
    然而,市场情绪分化明显,2月17日开盘后,光线传媒股价一度触及20%涨停后快速回落,最低跌至27.84元/股,接近跌停,日内振幅超30%,上演一场“准天地板”。2月18日,光线传媒股价再度巨震,截至午间休盘,股价为27.49元/股,跌幅达7.32%。
    光线传媒2月5日发布公告称,截至2月4日,公司出品并发行的动画电影《哪吒2》已为光线传媒贡献营业收入9.5亿-10.1亿元,预计最终分账收入或超20亿元。
    若以灯塔专业版预测的150亿元总票房计算,光线传媒可分账40%-50%票房收入(含发行费),对应利润区间或达8亿-10亿元。此外,光线传媒还通过联名潮玩、手办等衍生品开发,进一步拓展收入来源,形成“票房+衍生品”双增长极。
    开源证券研报认为,《哪吒2》的热映,或打开其IP授权商业化空间。参考全球头部动画IP变现模式,预计哪吒系列IP衍生品收入或达100亿-150亿元,并通过电影热映扩大IP受众,IP总商业价值或达300亿-35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哪吒2》电影特效制作精良、人物形象鲜明、剧情紧凑,加上营销策略得当,得到观众广泛认可,从而收获高票房;而且,光线传媒投资动画电影时机很好,近两年,动画电影越来越受到观众喜爱和追捧。《哪吒2》的成功让光线传媒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增,有利于公司后续项目开展、吸引投资和人才,对公司长期业绩增长有积极意义。
    记者梳理财务报表发现,近几年光线传媒业绩波动明显,呈现“先降后升”状态。财报显示,2022年光线传媒营业收入7.55亿元,净利润亏损7.13亿元;2023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回升,营业收入15.46亿元,同比增长104.74%,净利润4.18亿元,同比增长158.62%。2024年前三季度继续保持良好态势,财报显示,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4.42亿元,同比增长53.37%,净利润4.61亿元,同比增长25.08%。
    随着《哪吒2》电影红利释放,2025年光线传媒业绩预期或超过预期。《哪吒2》票房收入将集中计入2025年一季度,叠加衍生品收益,预计单季度净利润或达历史峰值。不过,长期需观察后续IP开发(如《姜子牙2》《大鱼海棠2》)能否延续成功模式。
    财报显示,目前光线传媒动画电影的生产能力持续提高,产能逐渐释放。企业拥有彩条屋和光线动画两条业务线在推动动画电影的生产、制作,其中,彩条屋主要是与公司投资的头部动画创意团队合作开发动画电影项目;光线动画主要集中于公司内部的动画电影作品的全周期生产。
    未来,光线传媒计划加大AI技术应用,提升动画制作效率,并推进“中国神话宇宙”IP矩阵建设。光线传媒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在动画制作方面,已经把动画制作的各个环节跟AI进行结合,尤其是在动画的前期制作,比如形象设计、场景设计、分镜头剧本等方面,应用很广泛。
    光线传媒表示,随着AI功能提升、效果改进,再跟具体影片制作相结合,希望未来AI能使工作效率有30%以上提高,同时使制作成本尤其是动画电影的制作成本,能有20%以上降低。
    ■
本报记者宋寒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