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汉滨区工商联:

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助力“两个健康”

作者: ■翁军

    近年来,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工商联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锚定巩固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创建成果,创新探索“党建+520工作模式”,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绘就出民营经济绚丽画卷。
    激活民营经济源动力
    “从1994年创立之初,临时党支部就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企业前行之路,伴随我们走过30载风雨,铸就如今的规模。”安康市南方商务(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老党员陈忠云感慨万千。公司现有职工1700余人,党员89人,占比5.5%,2017年,荣膺陕西省委五星级非公党建企业称号。
    汉滨区工商联始终把精细服务作为第一责任,匠心打造“520工作模式”,精准护航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以政治引领为首要任务,坚定民营企业家听党话、跟党走的行动自觉。以经济发展为轴心,锚定高质量发展路径,以排忧解难为靶心,着力援企纾困的疑难点,以乡村振兴为重心,推进共同富裕的目标,以文化赋能为重点,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软实力,力促商会创品牌、企业创佳绩,实现政企零距离。
    在工商联引领下,南方公司党委秉持“非公党建做实就是生产力”理念,借助政企紧密互动,紧抓“以旧换新”国补政策契机,零售额短期内飙升600万元,同比劲增超30%,扛起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重任,彰显党建赋能企业发展的磅礴伟力。
    商会建设迈上新高度
    “内优”与“外拓”仿若双翼齐飞,推动汉滨区工商联商会建设迈上新台阶。
    “我们遵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先立后破方针,拆分重组设立双龙商会、瀛湖商会,会员数量从89人跃升至257人,实现了1+1>2的裂变效应。”汉滨区工商联主席易玮信心满怀地说,下一步,将对标先进地区先行先试的做法,研究镇属商会和混合所有制的乡村建设服务公司融合,树立典型,锻造样板,切实扩大和增强商会组织的聚合力、影响力。
    拓展发展版图,优化服务绩效。汉滨区工商联先后与安徽省宣城市、榆林市榆阳区工商联等20多个兄弟组织缔结友好合作关系。深入上海、温州等地的陕西安康商会调研,举办产业链对接会,围绕商会进阶、区域经济提振、企业转型等关键议题深度交流。搭建宁波、温州、上海等省外会员联络处,成功签约纸代塑包装、智慧汽配、新能源充电桩等3个优质项目,引归雁还巢,促进经济腾飞。
    同时,组织民营企业奔赴川、鄂等红色圣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6次,在富硒春茶开园推介会广邀45家埠外企业共襄盛举,凝聚起民营企业家爱党爱国爱乡的强大精神力量。
    恳谈机制落地有声响
    汉滨区“点餐式”服务,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受到各界广泛关注。龙王泉富硒矿泉水有限公司负责人沈凡,喜出望外地拿到了国家专利证书,“龙王泉”产品从默默无闻到崭露头角,既得益于精准抢占市场先机,更得益于汉滨区“面对面”政企恳谈制度的深耕厚植,“民有所需、我有所应”擦亮了亲商、优商、助商的金字招牌。
    近日,汉滨区委有关负责人深入龙王泉调研新质生产力,沈凡袒露了科技成果转化滞后的忧心。得到的“回应”是——汉滨区创新“云端踏勘”,开辟服务企业“高速路”,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打开许可获批“一路绿灯”。
    工作中,汉滨区工商联联系民营企业更加亲切和直接,通过收集、分类、批转、限时、面商“五步恳谈法”,走访28家企业,梳理41项诉求,成功破解“土特产”销售难、推广难等急难愁盼的烦心事,同时,针对土地性质变更、项目欠账等重大问题,疏通渠道,及时转办37件,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持续完善恳谈会信息报告制度,闭环推进诉求问题的有效解决,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汉滨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飞在调研“营商环境最安康”行动时,语重心长地指出。
    促进企村联建结硕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汉滨区这片广袤土地上“万企兴万村”行动如火如荼,146家企业踊跃投身157个村的联建,落地89个产业帮扶项目,捐款1350万元、捐物1560万元,培训乡村人才1588人次。
    城北商会副会长钱超在富硒魔芋谷斥资兴业,凭借科技创新、人才引领、平台营销、科学考核“四大法宝”,打造企业“硬实力”,清水魔芋等远销海外,调味魔芋制品抢滩新加坡,年产值突破2亿元大关。
    天瑞塬现代农业公司在帮扶村发展有机蔬果种植产业,为村民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建设冷藏保鲜设施,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助力村民年均增收数千元。
    早阳镇寨垭村山里源生态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更是“高光出圈”,获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199万元助力白山羊特色养殖,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协同模式,精细管理、科学饲养,不仅提升羊肉品质,还带动农户家门口增收致富,吸引游子归乡创业。文旅融合添彩,产业发展反哺基建、文化传承,绘就乡村振兴多彩画卷。
    绘就民生发展新憧憬
    设立政协工商联界别委员工作室,聚力“五微一强”架构,打造“321工作法”。依据汉滨区近日出台的《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立足原点、聚焦热点、纾解堵点,上接政策天线、下守法纪底线,客观分析民营企业发展走势,撰写《“后疫情时代”,聚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为党委、政府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参考信息。
    主动融入政协为民办实事的“六进六促”创新工作机制,联系老城街道鼓楼社区,聚焦百姓大舞台搭建、无物业小区治理等民生热点,建言献策,伸援手献爱心,企业家委员情暖五里镇378名儿童。
    以史为鉴,以史资政。汉滨区工商联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立志存史”,克服延续断档、人员变更频繁、资料残缺不全等诸多困难,查阅年鉴县志,走访老同志老会员,千方百计恢复几乎被遗忘的商会贡献。从第一阶段的宏观叙事到第二阶段的细节深挖,圆满完成《汉滨区工商联暨商会系统2000-2020扶贫攻坚大记事》,在区直部门史志编纂中脱颖而出,镌刻下民生与发展共进的坚实足迹。
    探索会融协作新方式
    汉滨区工商联全力塑造轮值“会融+”品牌。第二轮副主席副会长轮值活动中,赴四川红四方面军总部、武汉“八七会议”旧址等红色地标瞻仰学习,与四川省射洪市工商联共商搭建秦蜀合作桥梁,探索西部大开发下民营企业发展的新途径新方式。
    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并重,长三角考察同样收获满满,轮值组与兄弟商协会围绕“一带一路”机遇、富硒资源开发、大健康产业等前沿领域,畅所欲言、碰撞智慧,为安康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点亮希望之光,拓宽视野、坚定信心,积蓄奋进力量。
    搭建平台,让民营企业家唱主角。轮值创新,促进交流,互通有无、拓宽合作,实现资源精准对接共享,增强履职尽责的担当意识,全面提升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民营经济发展绽华光
    汉滨区工商联奏响民营经济发展的时代最强音,开展跨区域“万企兴万村”行动,点赞科为科技集团、易点天下公司等省内外爱心企业的善行义举《“真金白银”100万,汉滨区工商联铺就“万企兴万村”爱心路》受到各界的关注。在全区统一战线庆祝新中国75周年活动上,民营企业自编自演的《七十五载,我们风雨兼程》等文艺节目,抒发家国情怀,荣誉感与归属感满溢。“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至关重要。一方面,它能将企业的优势、理念与创新成果广泛传播。另一方面,出色的宣传更是民营企业软实力的显著象征与坚实支撑,全方位为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赋能。”汉滨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钱广欣慰地表示。
    展望未来,汉滨区工商联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主动作为、奋勇争先,持续优化“党建+520工作模式”,扩大双向交流“朋友圈”,强化“一镇一会”建设,为乡村振兴添翼。聚焦政企恳谈,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生态圈”,矢志创新,全面提升工商联工作质效,以实干笃定前行,开创工商联事业辉煌未来,助力民营经济在新时代乘风破浪、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