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仿“雪村”是景区歪招
作者:
■李雪
近日,四川“成都雪村”没有雪被不少游客吐槽。2月8日,记者从成都邛崃市的南宝山旅游区获悉,成都雪村中的“雪”确实为棉花,现已全部清除,自8日上午起,成都雪村已经关闭。景区向游客公开致歉,表示因今年天气暖和,雪村无法呈现,为营造“雪”的氛围,采购了雪棉铺装,但事与愿违,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据悉,成都雪村,位于四川省成都邛崃市大同镇金山村,是南宝山旅游区中的一个小景点。不过,因其对外宣传的雪中美景,让不少游客慕名前往。只不过,游客达到现场后才发现,图片中的雪花,实际上是棉花。尽管景区工作人员坦言,景区以棉花替代真雪,是想给游客营造一个“雪中打卡”的氛围,也没有单独收费,但此举的确欠妥。
“不是东北去不起,而是成都雪村更有性价比!”这样的“性价比”,显然并没有得到游客的认同。引来了不少人的吐槽:“避雷,图片仅供参考!”“门票是真的,雪是假的!”“本来是去看雪的,结果你给我看棉花。”“不配雪村的名字,全部是棉花,花是塑料的”……从满怀期待到大失所望,无疑会让游客有被愚弄感。
人造景观虽可,保障游客的知情权是前提。从情理角度讲,这是对游客最为基本的尊重。还是以此次事件为例,如果宣传上讲实话,保障游客知情,将选择权交给游客,也就不至于引发吐槽甚至反感。等不来雪,甚至也没有人工造雪,就不应该对游客有所隐瞒。毕竟,对于“雪村”变“棉花村”,有的游客或许不在乎,但有的游客却追求的是真实体验,不会买“棉花村”的账。
从法律角度讲,根据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所以,景区以棉花替代真雪,宣传照片与实际景色大相径庭,涉嫌虚假宣传,更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侵害。
高仿“雪村”是旅游歪招。根据当地回应,2025年春节,天气暖和,雪村无法呈现,为了营造出“雪”的氛围,旅游区在网上采购了雪棉铺装,于大年初一开放,但事与愿违,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给前来观光的游客留下很不好的印象。旅游区于初二开始清理所有雪棉。如此折腾,浪费了资源不说,也丢了口碑,得不偿失。
文旅要实现健康发展,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尊重游客权益,实打实的做好服务。毕竟,现如今的游客非常注重沉浸式体验,也不会轻易被蒙蔽。而且,在互联网时代,景区靠歪脑筋忽悠游客行不通,也是自毁长城。故此,“雪村”变“棉花村”事件具有警示意义,景区致歉并关闭虽是补救措施,但对其后续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后来者,理当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