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的重中之重。要切实转变观念,把提振消费摆到更加突出位置。要大力支持居民增收,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提升消费能力。
提振消费关键在于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在于居民手中有可支配收入。大力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等是根本。中央财办在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表示,2025年将通过加大财政对终端消费直接投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等多种方式,推动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比如,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快构建以技能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制定促进生育政策,以及着力稳住楼市股市等,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提振消费仍需多方施策。会议同时强调,强化消费品牌引领,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促进“人工智能+消费”、健康消费等,持续打造消费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而强化消费品牌引领,这将利好企业品牌的塑造与建设,也意味着品质消费与消费升级。笔者认为,提振消费需正视消费需求的升级。
近期的春节消费趋势,文化消费成为一大亮点。当前,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正呈现出新的趋势。根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时,居民消费结构会从以工业消费品为主,转变为以医疗、教育、文化、信息、金融、旅游等服务消费为主。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始于2019年,2021年突破1.2万美元,2024年突破1.3万美元。当耐用品的物质需求满足之后,人们自我实现、教育培训、文化心理精神建设等精神文化需求就开始凸显,与此同时文旅、健康保健等服务需求也将大量增长。这个新趋势需要充分重视。
会议还指出,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惠民,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支持便民服务消费,扩大文体旅游消费,推动冰雪消费,发展入境消费。其中,服务消费提质惠民,实际上也正是回应了目前居民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提振消费需重视消费需求的升级,才能做到不断促进供需平衡,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内需。
春节假期消费还有一个重要看点,就是重点领域消费品以旧换新销量显著增长。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春节期间(1月28日至2月4日),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火热开展,汽车、家电家居、手机等数码产品等以旧换新销售量达到860万台(套)、销售额超过310亿元,家电、手机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约166%、182%,消费市场活力有效提升。以旧换新政策无疑极大契合当前人们品质消费升级的需求。本次会议也指出,推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延伸汽车消费链条。
相对于有限的可支配收入,优良的性价比永远是消费者的追求。当前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持续打造消费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以及营造好的消费环境等,都是在不断满足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的生动实践。提振消费不仅在于促进产业升级、在产品供给上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与服务、在相关政策上提供大量的支持与引导,还在于不断创新开拓居民真正的需求市场,期待各项机制进一步完善落地,加速形成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正向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