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沂水县工商联:

打造基层商会工作新格局

作者:
    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积极探索“一个目标、三个路径、三链融合、四项保障”的“1334”模式,持续健全商会联系服务工作新机制。2023年,全县共有8家商会,获评全国及省、市“四好”商会,县工商联获评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
    聚焦“一个目标”厚植根基聚共识。紧紧围绕争创“四好”商会这一目标,印发《沂水县基层商会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学习、交流、管理三项制度,推动商会规范化建设,树牢以党建促会建理念,组织行业商(协)会党组织书记,为企业党员上党课12次,打造2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开展专题学习实践活动20余次,现场研学400余人次,夯实共同奋斗思想基础。
    探索“三个路径”拓宽赛道促发展。“线上+线下”交流互动。围绕以商招商、以会招商,以情招商,发挥商会资源优势,建立在外经商办企资源库,线上通过网络平台,开展产销对接交流20余次,线下举办“双招双引”推介会,“一带一路”华商及海外人才投资合作交流会6次,搜集项目信息36条。“链主+链员”互促共赢。围绕“工业强县”战略,实施“同心链”共富行动,成立食品、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10个行业商会,培育20家链主企业,扩张十大优势产业集群,带动产业链上295家企业发展壮大,链员企业提升产能30%以上,新增6000余人就业。成立20家企业知联会,开展“百名专家教授联百企”活动,促成11民营企业与机关院校合作。
    “走出去+请进来”赋能助力。各行业商会组织会员企业,参加国际大型展览,到知名企业观摩交流,高点对标提升内力,加强与外地商会沟通联系,先后邀请贵州、北京等地商会来沂考察交流,达成合作项目4个,组织食品协会加入贵州“鲁商入筑”,实现产业互补、行业互联、企业互动。会同有关部门和食品产业协会精心组织,连续成功举办两届山东(沂水)食品博览会,助力企业加强合作,扩大产品销售渠道和经贸往来。
    突出“三链融合”协同发展强信心。完善“调解机制”链。健全“工商联+法院+商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成立商会商事调解工作站18个,组建由44人组成的商事调解专家库,联合推进企业调解服务,1个案例被全国工商联评为“百佳商会调解典型案例”筑牢“权益保障”链。联合检察院、司法局、工会等部门开展“沂法为民·益企护航”“检察开放日”等活动20余次,并开展“送法治体检进企业”活动,制定55条“体检套餐”,维护会员企业权益。拓宽“议政建言”链。组织商会企业代表,提报议政建言信息20余条,上报经济社会发展领域调研报告10篇,就工业强县、乡村振兴、城市建设等提出意见建议,促进政府与企业高质量交流。
    搭建“四个平台”强化服务优环境。搭建互访互学平台,推进商会资源共享,促进会员抱团发展,每月到3-5家企业交流互访,促进商会会员之间联谊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构筑政企交流平台,及时向政府反馈会员企业经营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协调县审批局等相关部门,对重大项目实施“一次不用跑·全程帮代办”服务,为14个建设项目核发施工许可证;联合农商银行推出商会会员贷产品,发放贷款1亿元,帮助22家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搭建文化联谊平台,举办各类文化交流、年度庆典、设计大赛等活动80余场,促进会员之间交流交往,增强商会凝聚力和会员归属感。打造公益助力平台,引导会员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动员138个村企结对,投入资金1.2亿元,建设共富车间56处,提供就业岗位5860个,受益群众月增收1300元;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300余次,捐献物品、资金等近900万元。
(彭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