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工商联围绕新文旅产业发展,搭建平台、规范发展、守正创新、因势利导、精准发力,打造汉服全产业链条,推动老城区汉服产业从爆火变长红,助力洛阳汉服频频出圈。
在老城区委、区政府领导下,2023年9月,老城区工商联推动成立洛阳汉服研究院,区工商联承担该院日常部分工作。目前,汉服研究院汇集70余名清华大学、中央美院、北京服装学院等服装领域知名专家,在国内外一流设计师示范带动下,洛阳汉服产业向产业链条前后端融合,推动汉服产业高端化、外向化、数字化、多元化发展,打造全国汉服文化与产业发展高地。
老城区工商联把汉服标准作为汉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推进汉服标准化工作,推动“洛阳汉服”打造看得见、叫得响、有特色的品牌优势。依托汉服研究院,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研究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到北京、四川成都、广东深圳等地开展服饰调研10余次,围绕不同历史时期汉服的款式特点和演变规律,提取和归纳出汉服文化的历史脉络和特点,形成《汉服术语标准》《汉服设计通则》等一系列研究成果,让汉服标准成为汉服产业发展“硬支撑”。
同时,老城区工商联对汉服妆造、汉服约拍、汉服酒店、汉服生产、汉服配饰等商家进行摸排,选优配强汉服协会班子成员,成立汉服文化行业协会。
发挥“引导员”作用,老城区工商联通过开展培训指导,将汉服形制丰富至24个朝代,服饰款式扩展至56个民族。推动汉服定期更新、妆造推陈出新,引导汉服商家为游客量身打造“服装+造型+拍摄+修图”一条龙服务。
发挥“智囊团”作用,老城区工商联收集汉服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促进党委、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推动汉服经济良性发展。
发挥“助推器”作用,老城区工商联调动汉服商家积极性、创造性,开发汉服场景小程序、APP,实现汉服租赁、汉服归还、妆造旅拍等服务指尖可达。规范汉服行业经营和发展,解决汉服产业发展痛点,提升产品供给质量,带动汉服市场提质升级。
汉服产业火爆催生了“妆造师”“簪娘”“跟拍师”等新职业。洛邑古城周边,汉服店从最初的18家增加到900余家,随之而来的妆造师、摄影师缺口也逐渐增大。
为解决汉服店专业人才紧缺问题,老城区工商联召开6次座谈会,了解缺口专业及数量等问题;联系洛阳市职业技术学校、化妆学校、摄影协会等加大对汉服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达到毕业即就业;协调有关部门举办汉服妆造、摄影、直播带货等培训。目前,培训达100余期,参与群众6732人次,培训人气高涨不下。(许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