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航上市 三大航空物流公司有望齐聚A股

航空物流市场集中度或进一步提升

作者: ■本报记者祝凤岚

    近日,中国国际货运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货航”)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A股2024年最大规模IPO,也是继东航物流后的“航空物流混改第二股”。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跨境电商等业态的蓬勃发展,物流需求持续增长,行业规模不断提升。国货航的上市,将进一步促进行业内企业的整合与协作,提高行业集中度。同时,国货航的上市,也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创新动力。
    业绩波动明显
    据招股书显示,国货航前身为2003年成立的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2亿元,由国航公司、中信泰富、首都机场集团共同投资建立。2022年6月,公司进行股改,设立“中国国际货运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国货航共有7大股东,分别为中国航空资本持股45%、菜鸟供应链持股15%,国泰货运持股12.24%,朗星公司持股11.75%;深国际持股10%,杭州双百持股5%,天津宇驰持股1%。
    2024年12月30日,国货航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上市,发行价为2.3元/股,发行总量13.21亿股,拟募集资金34.95亿元,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是2024年A股募资规模最大的IPO。据招股书,国货航募集资金拟用于飞机引进及备用发动机购置、综合物流能力提升建设、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三大方面,计划分别投入29.9亿元、2.88亿元、2.23亿元。
    国货航的上市历程可追溯至2023年初。深交所网站显示,2023年3月,国货航提交IPO申报稿,当时拟募资65.07亿元,计划其中55.58亿元用于飞机引进及备用发动机购置,5.35亿元用于综合物流能力提升建设,4.14亿元用于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同年9月,国货航成功过会,但进程IPO自此慢了下来,直到2024年10月才提交注册。对比最终的募资金额,最大变化是,募资额度从65.07亿元缩减至34.95亿元。
    为何募资额度缩减近半?业内人士认为,这或许与国货航近两年的业绩波动有关。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43.05亿元、230.76亿元、149.1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3.42亿元、31.08亿元、11.53亿元。其中,2022年至2023年营收分别下降5.06%和35.35%,净利润分别下降28.42%和62.89%。
    2024年,国货航业绩回升。前三季度实现营收89.69亿元,同比增长48.15%;实现净利润6.66亿元,同比增长40.8%。国货航在招股书中表示,业绩回升主要由于航空货运行业逐步恢复常态化以及全球供应链体系逐步稳定,叠加跨境电商对航空货运的旺盛需求,航空货运运价及货邮周转量也从2023年年初的行业低点逐步回升,使得前三季度业绩同比提升较大。招股书中还预计,国货航2024年度营收为202.01亿元,同比增长35.40%;预计净利润为17.96亿元,同比增长55.70%。
三大航空物流或齐聚A股
    伴随国货航的成功上市,目前国内三大航旗下物流业务已有两家完成拆分并成功上市。
    2021年6月,东方航空旗下东航物流率先在上交所上市。2022年11月,南方航空旗下南航物流也向证监会提交了上市辅导备案,2024年1月,南方航空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南航物流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申请,已获上交所受理,由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独家保荐。若后续南航物流成功上市,三大航空物流公司将齐聚A股。
    三大航物流板块为何相继混改上市?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告诉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这说明三大航在航空运输专业化方面越走越深,越走越广。同时,三大航加强对航空物流的专业化布局,也折射出市场对于航空物流越来越强的需求。从机会空间来看,一方面,随着全球化进程持续,跨境电商不断发展,三大航看到了航空物流领域巨大的市场机会。另一方面,国内消费市场正在发生变化,如对冷链的要求逐渐增高,乡村振兴等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货运需求,带来了极大的国内市场。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三大航旗下物流业务陆续分拆上市,是顺应市场发展和企业自身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一方面,通过分拆上市,可以为各物流子公司引入外部投资者,增强资本实力,推动业务的独立发展和市场化运作,提高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母公司在战略上更加聚焦于核心业务,优化资源配置。此外,分拆上市还能为资本市场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促进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
    国货航成功上市给我国物流行业带来什么变化?张毅认为,国货航上市将进一步提升物流行业竞争的充分性。对产业来讲,激烈的竞争会带动市场容量的扩大和运输效率的提升,促进行业快速发展,进而为整个运输行业带来成本优势。
    柏文喜表示,国货航的上市将进一步巩固其在航空货运市场的领先地位,有助于提高行业集中度,推动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同时,将促进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上市后,国货航可以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加强与其他物流企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物流产业链协同发展。
    面临激烈市场竞争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基础设施投入加强,我国航空物流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竞争不断加剧。
    作为国内主要的航空物流服务提供商之一,国货航的主营业务分为航空货运服务、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服务、航空货站服务三类。国货航在招股书中称,市场内各航空物流企业在航权时刻、运力资源、网络布局、货源等方面展开竞争。
    在市占率方面,据招股书数据,2022年,国货航、东航货运、南航货运货邮运输量在行业内占比分别为16.31%、18.89%、18.81%。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国货航的货邮运输量在行业内占比分别为14.3%、17.32%;货邮周转量在行业内占比分别为20.8%、22.57%,均低于东航物流。
    在运力方面,据招股书,国货航拥有全货机21架,其中17架正在执飞,4架已退役待转让。截至2024年6月30日,东航货运拥有14架B777全货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南航物流拥有17架全货机。
    与此同时,2024年11月刚刚实现A+H双上市的顺丰控股,则拥有88架自营全货机,数量甚至超过三大航空物流公司的总和。据此,业内有声音认为,国货航上市后,最大的竞争对手来自顺丰。
    柏文喜认为,顺丰作为国内领先的快递物流企业,在快递、速运、冷链、供应链等多个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其在航空货运领域也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然而,将顺丰视为国货航最大的竞争对手,这一观点并不完全准确。首先,国货航和顺丰在业务定位和市场细分上存在较大差异。国货航主要专注于航空货运及综合物流解决方案,而顺丰则以快递业务为主。其次,国货航在航空货运领域的市场份额等方面均高于顺丰。此外,国货航还面临着其他国内外航空物流企业的竞争,如东航物流、南航物流等。“因此,顺丰是国货航的重要竞争对手之一,但并非其最大的竞争对手。”
    张毅也认为,顺丰和国货航的差异十分明显,顺丰作为民企,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来应对个性化、多元化的订单需求。而国货航对于大宗分拆、客运延伸的货运业务,以及承接央国企业务、大型外资企业的业务也具有其独特优势。另外,在国际化方面,国货航依托于国航的航线等资源,应该说在发展国际航空物流方面有非常大的优势。
    面向未来,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表示,国货航上市后,仍需注意多方面的问题。其优势在于拥有强大的股东背景——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以及与关联方中国国航的紧密合作,这使得国货航在客机货运业务上具备独特资源。然而,短板也同样明显,如近年来航空货运价格回落导致业绩下滑,以及全货机数量相对较少等。“因此,国货航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积极拓展新的市场和业务领域,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