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贷利率现新一轮下调

消费者满足自身需求同时也应保持理性

作者: ■本报记者祝凤岚

    元旦前后,银行业推出新一轮消费贷利率优惠政策,部分银行消费贷年化利率跌破3%。
    业内人士认为,消费贷利率下调是既有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也可能带来一定风险挑战。消费者应保持理性,既善用消费贷款这一金融工具,满足自身的合理消费需求,也要警惕过度负债的风险。
    多家银行下调消费贷
    岁末年初,为刺激春节消费,多家银行下调消费贷。
    有消费者近日收到中国农业银行短信,显示一款为满足消费资金需要而设置的“网捷贷”,年化利率最低可优惠至3.1%。招商银行一款海报显示,为促进新春消费,招商银行“闪电贷”产品年化利率最低可至2.78%。而在元旦前一天,建设银行湖北分行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一款海报显示,个人消费贷款优惠后年化利率低至2.9%起,但优惠券限额全湖北省600张。
    消息面上,去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4年第四季度例会。会议研究了下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建议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货币政策调控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仍需保持谨慎理性态度
    在当前国民经济企稳回升的大背景下,消费贷作为一种金融手段,对促消费有着积极作用。在各银行认真落实“惠民生、扩内需”的相关政策要求过程中,消费贷已经成为部分银行零售信贷扩张以及盈利增长的重要手段。据人民银行披露数据,截至2024年9月末,居民消费性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20.4万亿元,较年初新增6580亿元,同比增长5.8%。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在公开平台表示,近期消费贷利率的下调,反映了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在春节消费旺季前加大促销力度,以争夺市场份额。这一举措在短期内有助于刺激消费需求,促进零售、餐饮和旅游等行业的销售增长,进而提升整体经济活力。
    然而,在当前经济背景下,过低的利率可能导致部分消费者过度借贷,增加个人和家庭的债务负担,进而引发潜在债务风险。同时,金融机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能通过降低利率来吸引客户,这不仅压缩了它们的利润空间,还可能影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大规模的低利率贷款可能增加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特别是在经济不确定性较高的情况下,部分借款人可能面临还款困难,给金融系统带来压力。“为了平衡刺激消费与控制风险,金融机构需加强贷前审核和贷后管理,确保贷款质量,而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消费贷市场的监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安光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