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就业需激活中小微企业潜力

作者: ■何翠云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分年龄组失业率数据显示,2024年11月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6.1%,较10月下降1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下降,为7月份以来最低;不包含在校生的25-29岁劳动力失业率下降0.1个百分点至6.7%,30-59岁劳动力失业率则持平于10月的3.8%。青年群体就业压力仍处高位但有所缓解,稳就业还需付出更多努力。
    2024年1月至11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从数据来看,11月份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25-29岁劳动力失业率虽有所回落,但仍高于总体失业率和其他年龄段人群。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24年11月召开的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发布数据,2025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
    中小微企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发挥好中小企业就业“蓄水池”作用,可以为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提供重要支撑。如一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吸纳了大量高校毕业生和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对于就业能力弱、就业渠道窄的农民工等群体,中小微企业也成为其重要的就业出路。
    稳就业的主要还在于大力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吸纳就业方面重要作用,要下力气激发创业创新的精神,不断激活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潜力。
    当前中小微企业对人才吸纳的能力仍需不断加强。据有关调查显示,从招聘环节看,大学生在求职中更倾向于大企业,中小企业的实际应聘人数少,大型企业却存在应聘人员过剩的问题。从使用环节看,中小企业的人才流失率也较高,企业人才流动的合理比例一般在10%至15%,超过20%则为“人才流失”,有研究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平均人才流失率大约在50%。如何提升中小微企业的人才吸纳能力与就业率,需要相关政策的进一步引导。
    与此同时,从就业质量看,农民工就业流动性较强,与所在企业的关系不紧密,此外,就业正规性低、工资水平不高、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比例较低。可以分析,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做好相关保障,也会减少中小微企业用工的流动性,促进就业的稳定与提升。
    稳就业不仅仅是通过稳增长、稳大型企业、启动大型项目来实现,更需从就业民生出发,激活中小微企业潜力,促进中小微企业提高就业吸纳人才的能力。中小微企业充满活力,其就业“蓄水池”的功能就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