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交通秩序迫切需要平台改善算法

作者: ■李富永

    某外卖平台近日宣布将采取八项举措推进算法导向正确,该平台推出了两项算法治理措施,一是将在2025年底前逐步取消骑手超时罚款政策;二是上线防疲劳机制,要求骑手跑单12小时强制下线。
    这是在广州等城市开展电动自行车交通秩序治理新政以后,快递外卖平台企业对即将到来的大势的响应。已于去年12月30日起施行《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对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维修、登记、通行、停放、充电、回收等方面加强全链条管理,包括禁止“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时最高时速超过十五公里”“以手持方式使用通讯工具”,以及“对一个星期内有三次以上闯红灯、超速行驶、逆向行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驾驶人实行派单管控”等规定。
    可以说,广州的治理新政,既有治理对象面对所有违章人员的共性的一面,也有具体针对骑手群体特殊性的一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违章违规,都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用派单管控这样的经济手段约束驾驶人员闯红灯、超速行驶、逆向行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这是交通执法机关通过立法手段要求平台企业利用自身功能履行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创举,是在行政处罚手段之外通过经济手段治理骑手群体频率极高的违章行为的必要探索。可以说是抓住了治理交通乱象的症结。
    交通违章行为的行政处罚对象是覆盖所有群体的,广州新政的治理对象包括了不戴头盔、闯红灯、逆行、不按车道行驶、醉酒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是对所有人而言的;不得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时速超过十五公里,其实也不是新政,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规定。但具体到骑手这个群体而言,其高发的违章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利益所致。具体来说,就是平台企业出于抢夺市场份额和增加流量的需要而设置的送达时限,甚至还设置超时罚款规定,迫使骑手用很多手段“争分夺秒”。但通过设置严苛送单时间而实现的高流量和高效益,实际上需要全社会为其买单的。这样的算法,丧失了企业发展所需要具备的社会责任感,这样的发展道路终究是行不通的。
    “解铃还须系铃人”。从平台算法治理着手,能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快递外卖不可“内卷”,如果继续延续原来发展模式的话,不符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其今后的长远发展有害无益。因此,相关企业要尽快以行动来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