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科创基金助力促进“两个健康”的新探索

作者: ■张建生王静

    近年来,嘉兴市工商联聚力做好科技金融创新这篇大文章,筹划发起由工商联为主导的首支科技产业创投基金(以下简称“嘉兴民企科创基金”),致力于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金融赋能的“科产融”新平台,全力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高质量发展。
民企科创基金团结凝聚先进生产力
    当前,民间资本面广量大且相对活跃,但民间资本的流动却不太规范,存在投资行为分散、非理性、信息来源渠道单一等瓶颈。需要探索一种新模式,使得民间资本的流动由分散向规模化转变、由自发向规范化转变。嘉兴民企科创基金就是集禾商之力、促经济转型,引导嘉兴民间资本聚集和科学投资,推动民营经济在新时代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由嘉兴市工商联牵头组织、知名民营企业发起设立基金,构造以股权投资为主的科创服务平台,能做单个或几个企业难以做到的事情,探索形成以“产业+人才+金融+生态”的促进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的新实践。
    创新金融服务手段优化发展生态。借助浙江股权投资服务集团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的体制优势,助力长三角(嘉兴)科创金融服务中心和金南翼科技创新板、鹃湖科技板等科创企业嘉兴专属培育板块建设,营造“专板对多层”的金融服务新生态。依托南湖基金小镇“投融圈”平台,在风控合规前提下,积极参与知名大型基金发起的专项产业主题基金,进一步放大金融杠杆撬动社会资本优势。
    充分发挥资本优势打造“科产融”平台。通过丰富的资产配置手段及灵活的风险控制体系,面向核心技术优、创新能力强、人才聚集高、成长潜力大的初创期、成长期的科创企业,推动开展企业股改挂牌上市培育、投融资对接和投贷联动等工作,提高科产融对接效率,为优质的创科企业进入更高层次资本市场提供精准赋能。
    工商联执常委企业联合投资。嘉兴民企科创基金由天通控股、浙江晶科等市工商联主席、副主席企业和部分执常委企业,以及区(县)2家国资投资主体等参加,一期出资1亿元人民币。其中,市工商联主席企业天通控股作为主要发起人占比30%,基金管理人带资占比10%。采用均分股权模式,所有出资的民企和国资股东均为有限合伙人,享有同等权利,杜绝单个股东一家独大,实现联合抱团、共同发展。
    完全遵行市场化操作方式。严格按照“市场运作、企业自愿、工商联协调推动、政府引导支持”的原则,设立由3家具有丰富投资经验的合伙企业代表和2名基金管理人组成投资决策委员会,明确股权投资参与各方责权利关系,设置科学的绩效指标、合理的存续期限,构建覆盖股权进入与退出、资金投入与收回、基金管理机构激励与约束全链条全过程的制度体系。
    嘉兴市工商联基于观察员地位,履行好宏观方向的把控、投资规划的建议及产业政策的分析等职责,并对政府负面清单项目享有一票否决权,以确保基金不发生方向性偏失。截至目前,依托天通集团产业生态引导力,沿产业链上下游投资布局了通信设备制造、无线充电等3个新材料、新能源项目,投资总额5500万元,并认购可转债项目2000万元,投资进度超过70%。
民企科创基金推进工商联和商会组织变革
    嘉兴民企科创基金是嘉兴民营资本聚合资源、谋求创新发展的一次试水,也是工商联组织抱团做强、握指成拳的一次变革。嘉兴民企科创基金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参与进来,形成相互依托、相互成就的新格局,成为一个链接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的通道纽带和黏合剂,解决单个民企小、散、弱的短板,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更有特殊意义。
    从嘉兴民企科创基金一期合伙人分析,既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和上市企业、拟上市企业,也有控股或参股多家上市公司的骨干企业,还有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中小企业及商会会长企业代表,涵盖信息材料、光伏能源、机械制造、核电、生物、纺织、大健康和食品工业等领域,有利于实现更大范围的协同发展。参与筹备、发起的常执委企业家均表示,参加这个基金,感觉彼此间的合作更加紧密。这是寻找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突破。
    金融资本具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属性,能助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证。作为连接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的桥梁,嘉兴民企科创基金的优势在于“资本+资源”,通过金融杠杆撬动,可以有效支持民营企业围绕产业链开展并购重组、资源整合,推动传统产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卡位入链,以金融资本为纽带建立“中小企业-规上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上市企业”梯度培育机制,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坚实力量。这是推进现代商会建设的新探索。
    鼓励支持所属商协会结合自身实际,探索细分行业“一会一链”新模式,推动形成龙头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基金+产业园的创新联合体,是深化商协会改革发展的有效路径。这其中,产业创投基金将成为重要的链接纽带。在市工商联的指导推动下,部分市内异商会和行业协会正在探索推进中。
    以资本作为联结工商联和民营企业家的新纽带,通过市场化的机制和创新的模式来整合企业家资源,将“会员变股东、资源变资产”,创新打造联通资本市场、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的“实体型”民营经济人士之家,这是新时代工商联促进“两个健康”服务理念、服务方式的重大变革。自嘉兴科创民企基金筹备之始,市工商联在每次执委会、常委会和主席办公会议上,定期通报基金动态进展、项目储备尽调和科技发展动态,联合浙股服务集团、华泰证券等举办“上市公司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资本市场发展现状”“资本市场普惠金融宣讲”主题沙龙,邀请君为科技等国内资本战略咨询专家作科创金融专题讲座,让更多的执常委企业参与谋划研讨投资项目,工商联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得以不断增强。
下一步推进民间投资“聚合与升级”的思考
    嘉兴民企科创基金作为工商联倡导并组织发起的一种“民投模式”,逐步形成资金优势、资源优势、管理优势,还需得到各方支持扶持,才能进一步聚合金融资本和实体产业,发挥更大引领撬动作用。
    要从制度层面加大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支持力度。制定出台促进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发挥股权投资在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特殊功能作用,在优化股权投资机构设立服务和行业管理、引导投早投小投科技、支持企业风险投资发展、培育长期资本、畅通股权投资退出渠道、落实财税优惠政策等方面,为股权投资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发展生态。当前,要重点支持引导包括嘉兴民企科创基金在内的各类民间资本对初创的高科技企业进行天使投资、股权投资,建议参照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办法,给予民间投资基金同等政策待遇,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要从政策层面创造民间投资更多有利条件。稳固经济发展势头,实现长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应在国企之外更大程度地依靠民间资本,保障并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的空间,一视同仁对待国有资本、民间资本,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不以任何形式增设民间资本准入条件。给予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的各项税收减免政策,同样给予民营企业,使嘉兴民企科创基金等民间投资主体有合理的盈利空间。完善鼓励股权投资的税收政策,进一步强化政府投资引导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参与投贷联动,搭建集聚天使投资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及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投融资专业化平台,提供项目推荐、投融对接、跟踪协调等服务,并发挥一定的杠杆作用,健全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确保民间投资主体在风险整体可控情况下敢于投资、大胆投资。
    要从环境层面营造良好发展生态。需持续推动民营企业水电气等要素成降低,促进腾退土地、能耗指标的全域统筹和高效利用,深入实施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政策,完善投资项目政策考核与激励对等机制,依法打击干扰民营经济发展的噪音杂音、恶意抹黑民营企业的不合谐声音,给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充沛的空间。同时,无论是民间投资基金还是政府产业基金,均要建立合理的免责容错机制,给予一定的投资风险容忍度,从整体效能出发,不作负面评价,解决市场化投资的后顾之忧。
    要从实践层面创新推动投资要素集聚。进一步优化股权投资机构空间布局,兼顾孕育期、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吸引更多投资机构,营造各种类型的投资基金“集群共生”“集群创新”,支持引导科创企业在科创企业专属培育板块挂牌,在促进更多的机构放心投资科创企业的同时,也为嘉兴民企科创基金等民间投资主体带来更大发展空间。
    (作者张建生系中共嘉兴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嘉兴市工商联党委书记;王静系嘉兴市工商联党委委员、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