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要做好统筹协同工作

作者: ■王宸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在全球经济形势存在不确定性的当下,“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成为中国经济航船破浪前行的关键一招,是关乎民生福祉与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
    内需市场,向来是我国经济的韧性所在。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人口基数和广袤的消费潜力,从日常衣食住行到高端文旅、智能科技消费场景,十四多亿人口的消费需求层次丰富、种类繁杂。然而,潜力与现实之间仍有距离,一些制约消费的因素尚待破除。
    当前,持续提升居民消费信心是扩大内需的突破口之一。就业市场的阶段性波动让部分民众预防性储蓄意愿增强,不敢消费。稳定就业是关键所在,各地政府需与企业深度联动,对吸纳就业的中小微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从税收减免、信贷支持到稳岗补贴,多管齐下,稳住薪资。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民众在养老、医疗、教育上少些后顾之忧,手中的钱才会更愿意流入市场。
    投资需求是扩大内需的有力引擎。传统基建领域,在补齐短板上依旧大有可为。我国部分偏远地区交通、水利、能源基础设施仍存薄弱环节,这些地区的基建升级,不仅能直接拉动钢铁、水泥等上游产业,后续还将为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入驻铺就坦途;新型基建,诸如5G基站建设、数据中心扩容、工业互联网搭建,每一项都是新技术孵化与产业化落地的温床,能够吸引资本涌入,带动相关产业链条的技术人才需求与配套服务消费。
    从供给侧来看,须供需两端协同发力。一方面,企业要敏锐捕捉消费新趋势,要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柔性生产链适配多元小批量订单,把创新注入产品内核,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另一方面,清理阻碍消费的行业“梗阻”,让优质产品与服务畅行无阻,通过公平竞争促使企业优化成本、提升品质,消费者自然乐于买单。
    值得一提的是,消费场景的拓展对内需扩容意义非凡。城市更新项目不应只是建筑翻新,更要嵌入多元消费场景,将老街区改造为文创集市、夜间经济示范区,将闲置厂房变身电竞馆、艺术工作室,让城市烟火气重燃;乡村旅游也不能停留在农家乐初级阶段,要深度挖掘民俗文化、农事体验,打造乡村民宿集群、田园康养基地,把城市游客的消费热情引入乡村,激活乡村沉睡资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形成城乡消费的双向奔赴。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金融要扮演好“润滑剂”角色。消费信贷不应盲目扩张,而是精准滴灌到合理消费领域,助力年轻人购置刚需房、家庭更新耐用品。同时,也要为实体企业投资扩产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合理降低融资成本,让企业有底气上新项目、开新生产线,催生新的就业岗位与薪资收入,进而反哺消费市场。
    在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外部需求波动之际,国内需求是我们可控的“稳定器”。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是一场涉及产业、民生、政策、金融的协同战役。这场战役的胜利,将会让经济增长的主动权牢牢攥在自己手中,保障经济在复杂的世界经济浪潮里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