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科技成果“化平淡为神奇”

江中食疗校企联合以科技求新质

作者: ■本报记者姜虹

    在江中猴姑饼干生产车间,饼胚通过一条国际先进的自动化烤炉,6分钟后饼干的香味扑面而来;在全自动无人高架库,1.6万个托盘在22米的高架中来回穿梭,尽数收纳及发出一箱箱的成品……记者深深感受到食品行业“科技求新质”活动的重要内涵。江中食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中食疗”)、南昌“江中药谷”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是食品生产企业与高校紧密合作,加快技术转化,推动产业化落地的典型案例。
校企深度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从想法到行动、从样品到产品、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科技成果能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离不开校企长期以来的相互信任、深度合作。据悉,南昌大学谢明勇院士团队、江西中医药大学与江中食疗不断深度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让产业化进程加速。
    “用制药工艺做产品。将传统的食疗配方与现代食品形式相结合,是一种创新。”江中食疗董事长钟虹光对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说,39年前,正是依靠科技创新推出的儿童保健产品等,让逐年亏损的校办作坊式工厂江中制药厂起死回生。如今他依然在这条道路上坚定前行。钟虹光介绍,选择“药食两用”物质为原料,通过制药的工艺和技术加工成产品,辅以临床观察来验证。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改进,制造出既营养美味又能明显改善健康的“食疗”产品,是江中食疗努力的方向。《国民营养计划》提出,要推进传统食养产品的研发以及产业升级换代。这也坚定了江中食疗做食养产品的信心。“要开拓创新,尽自身最大努力将中医食疗发扬光大。”
    高品质产品的背后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江中食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部长尧梅香介绍,谢明勇院士工作站、航天营养与食品工程重点实验室、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经典名方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4个研发平台支撑起江中食疗的研发工作。
    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如今“江中药谷”是江中集团的核心生产基地。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开发利用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并通过现代仓储、工艺改进、智慧园区精准管控等主动节能降耗,对处置后的工业废水、污泥、废渣等进行资源再利用。
    屋顶上种草,草下生产加工的江中药谷,占地面积3000亩,保留了森林与湖泊,野鸭、麂子等动物与人和谐相处,智能化的生产加工车间镶嵌其中。原材料预处理、提取、纯化、调配、灌装、灭菌,再到装箱入库,整个操作均实现自动化无人操作。在包装车间,打包、搬运等工序均由机器人操作完成。江中乳酸菌素片、江中健胃消食片……这些在市场上消费者耳熟能详的产品均出自这里。
    唯有不断创新,发展才能永续。除了生产智能化,全过程的低碳化也引人关注。“江中药谷”大路两侧的水池倒映着两岸的绿草树木。记者了解到,两侧池中的水是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得到的中水,可以用于景观建设、植被灌溉等。在液体制剂车间厂房房顶上架设着一行行光伏板。“江中药谷”充分利用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从源头开始减碳。在生产中,通过工艺改进等,实现过程减碳;中水回收系统可将处理后的中水回收用于厂区景观补水和绿化灌溉用水;生产中产生的废渣,可用于畜禽饲养。2023年底,江中中药提取、生产环节的数控化和自动化率超过95%,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7%,减少排放二氧化碳当量2452吨。
加快实现“食药同源”产业化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杰出青年科学家、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资源挖掘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胡婕伦表示,预防或减缓疾病的发生,首先要倡导“主动健康”。而营养干预在主动健康模式中可发挥重要作用,食物是发挥营养干预作用的重要载体。以“食药同源”为理论基础研发的产品在主动健康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她以江中猴姑米稀为例进行了介绍。江中猴姑米稀是以“食药同源”食材为主,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营养学相结合,传统食疗配方与现代食品工艺相结合,生产的一种以普通食品形态为载体的食养产品。
    众所周知,许多“食药同源”食材在加工中会出现焦糊味或苦味,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研发团队在食材前处理及质量控制技术体系构建方面下足了功夫——创建食材前处理及矫味关键技术,采用低温超微粉碎食材,不仅成分稳定,且不产生焦糊味和苦味,收粉率达99%以上。此外,针对“食药同源”食材重金属超标问题,研发团队通过电化学和渗析扩散结合,有效去除了食材提取液中铅、镉等重金属,突破重金属含量控制技术瓶颈。
    依托逾20年科研沉淀
    据了解,江中食疗旗下一款益生菌发酵胡萝卜饮料“有眼光”,是钟虹光的创意。谢明勇带领研发团队20多年来专注研究“果蔬益生菌发酵技术”得到了充分利用。研发团队从果蔬发酵专用益生菌种筛选、高活性工程菌剂的规模化制备、直投式益生菌发酵果蔬新工艺三方面切入。提到“有眼光”,钟虹光表示,使产品产生商业转化是他所擅长的。有了技术的加持和响亮的名字,这款去年6月上市的产品,仅半年产值便达到了5000万元,预计今年产值能突破3亿元。
    胡婕伦介绍,发酵果蔬,首先要有适宜发酵的菌株。研发团队创新研发了两步干燥法规模化制备菌剂技术,冻干时间缩短50%,产品活菌数增加一个数量级,有效解决了菌剂制备能耗大、活力不高的技术难题。创新工艺——发明直投式益生菌发酵果蔬原浆、发酵果蔬饮料、发酵泡菜等新型果蔬发酵绿色制造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对果皮等也加以有效利用,且2-3天就可以完成发酵。发酵周期大大缩短。有了优质菌种、菌剂和稳定的工艺,研发团队相继开发了益生菌发酵果蔬全新系列产品,发酵果蔬原浆、发酵果冻产品。“有眼光”益生菌发酵胡萝卜饮品就是技术成果转化后的最终产品。
    据了解,生产益生菌发酵胡萝卜原浆的江西旷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每年能消化3万吨胡萝卜,这意味着每天都有约100吨的新鲜胡萝卜被制作成益生菌发酵胡萝卜原浆。每吨胡萝卜的收购价为2000元,亩产胡萝卜可达5吨。这就意味着,种一亩胡萝卜,当地农户能获得约1万元的收益。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活动负责人对记者说,希望消费者更多地了解食品科技助推产业发展的情况,并通过这些科企对接优秀案例的传播,“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科技转化和产品落地,把食品产业做大做强。
(图)江中药谷的商务中心中药材展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