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消保委发布问题外卖“维权指南”叫好
作者:
■叶金福
今年人民网发布的《3·15消费维权数据报告》显示,“外卖送餐食安问题”已成为消费者投诉数量激增的新问题。8月央视新闻曝光了“幽灵外卖”。9月23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维权指南”,当遭遇“问题外卖”时,消费者可以按照“维权指南”维权。
眼下,叫外卖、吃外卖已成为很多人的一种日常用餐方式,但随之而来的是“问题外卖”也越来越多,比如食材变质、后厨脏乱差、餐盒被打开等,严重威胁着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据了解,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很多消费者一旦遭遇这些“问题外卖”,往往因为不知道如何正确维权而选择忍气吞声,不了了之,这不仅让消费者的外卖食品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更是助长了“问题外卖”长期存在。此次,江苏省消保委发布问题外卖“维权指南”,无疑给消费者指明了一条维权路径,也给了“问题外卖”一记重拳打击。
据报道,这份“维权指南”很详细,也很全面,涵盖问题外卖的方方面面。比如,针对外卖食材变质问题,消保委明确告知消费者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148条,除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外卖商家主张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赔偿的金额不足1000元的,为1000元。再如,针对外卖商家图文不符虚假宣传问题,消保委明确告知消费者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还有,针对偷拿外卖问题,消保委明确告知消费者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可以说,这份既详细又全面的问题外卖“维权指南”,对于消费者来说,一看即懂,便于维权,非常实用。
一方面,有了这份“维权指南”,消费者一旦遭遇“问题外卖”,就可根据问题外卖的具体情形“对号入座”,实现快速维权,获得赔偿,维护自身合法消费权益;另一方面,有了这份“维权指南”,也可切实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让消费者学会较真。更为重要的是,这份“维权指南”对外卖商家而言也是一种鞭策、警示和威慑,可以倒逼外卖商家增强外卖食品安全意识,切实做好食材、后厨、配送等环节的安全保障。
当然,治理“问题外卖”不能仅靠一份“维权指南”,还需市场监管、消保委、食安委等监管部门的积极主动出击,不妨通过高额罚单、列入“黑名单”、从业禁止,甚至追究刑责等多种处罚机制,让无良商家既付出“经济代价”“诚信代价”,又付出“禁业代价”,甚至是“刑罚代价”,倒逼其遵规守法,切实保障外卖食品安全,守护消费者的安全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