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精准助力经济企稳回升

有效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作者: ■本报记者蒋元锐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一系列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详细介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通过调整总量、价格、结构和传导机制,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有效降低融资成本,为经济的稳步回升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持。
    知名学者盘和林告诉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防风险和稳经济,从结果看,货币政策很好的完成了这两项任务,即稳定了外汇储备余额,保持了汇率稳定,又保障了国内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了利率稳定。
    推动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指出,今年年初,人民银行一次性降准0.5个百分点,并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这些措施有效支持了经济的回升。
    截至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2%,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7%,均高于名义经济增速。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分别下降22个和68个基点,境外投资者持有的中国债券创历史新高,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的占比升至第二位。
    今年以来一系列结构性政策为经济持续回升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这些政策涵盖科技金融、房地产市场、农业及小微企业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贷款结构的持续优化也是政策成效的体现。7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7%,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6.9%,“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5%,这些数据均高于8.7%的贷款余额同比增速,显示出金融资源更多地流向了实体经济的关键领域。
    “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健审慎的基础上,要提高灵活性,增强货币投放的精准度,强化逆周期调节。”盘和林认为,短期看货币政策要适度放松以刺激消费和投资,长期看要保持货币政策的定力,避免大水漫灌。
    仍有降准空间
    货币政策是否还有降息降准的空间和必要性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目前,金融机构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仍有一定的降准空间。年初降准的政策效果持续显现,释放了超过1万亿元的中长期流动性。
    陆磊介绍,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加快落实好已出台的政策举措,更加有力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将继续着眼于总量、利率和结构。
    国泰君安研报显示,2024年4月,居民早偿率指数达到了37%的历史高位,这表明居民提前还贷的行为明显增多。这种趋势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利率变化、经济环境或个人财务状况的改善等。
    “在整治‘手工补息’、降低存款利率等措施落地生效之后,银行负债成本有所下降,下一步降低LPR、推动贷款实际利率下行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称,“利率是资金的价格,不同时期资金价格不同,房贷利率也有高有低,这跟不同时期房价不同是一个道理。”
    在董希淼看来,当前有两种情况可以考虑下调存量房贷利率:一是针对上一轮集中下调没有涉及到的存量二套房贷,可以集中下调利率;二是在各城市调整住房套数认定标准后,变成首套房对应的房贷利率可以集中下调。
    降准通常是为了刺激经济增长,鼓励消费和投资。盘和林认为,一方面,要明确政策利率调节方向,引导市场形成合理的利率预期,从而让政策利率强化对市场利率的引导。另一方面,要丰富货币政策工具,完善LPR利率形成机制,要让LPR充分反应市场利率变化。
    科技金融支持科技企业
    人民银行继续加大对科技、绿色、普惠、养老和数字金融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4月创设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5月推出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信贷结构持续优化。7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7%,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6.9%……
    除此之外,人民银行还设立了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科技型企业和制造业发展。未来将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中的比重,丰富资本市场的融资产品,创设科技创新专项金融债券。
    在数字化时代,科技企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科技金融作为连接金融资源与科技创新的桥梁,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董希淼介绍,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工作,通过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开展内部投贷联动业务,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
    据悉,目前部分银行创新投贷联动等服务模式,通过与创投、风投机构的深度合作,为科技型企业同时提供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方式和渠道。
    “各级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应协同发力,综合施策,为金融服务科技型企业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着力畅通“资金—资本—资产”循环,推动科技金融健康发展,更好地防范科技金融风险。”董希淼建议,应加快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推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进一步加大支持和服务力度,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和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比例。
    “要做好科技、绿色、普惠、养老和数字金融五篇文章,其中重点通过科技金融支持科技企业,”盘和林认为,着力点包括四个方面: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立科技金融工作协调机制。优化信贷政策,针对科技型企业设计融资产品,尤其是结合科技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跟踪,比如推进供应链金融为企业增信。加强数字赋能,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数字金融研发投入,央行通过精准的再贷款,再抵押政策,对科技企业进行精准的信贷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