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税务+商会”惠企赋能
1-6月累计落实民营经济纳税人减税降费及退税超26亿元
作者:
■本报记者靳生通讯员吴姗姗
安徽省池州市通过建立“税务+商会”联动服务模式,发挥双方优势,达到“服务一个商会,辐射一类经营主体”效果,让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生根,赋能民营企业发展。
近年来,池州市税务局与市工商联共同组建“税务+商会”服务专班,根据池州市产业特点和发展,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开展助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六大行动,即“助力八大新兴产业”“扶持企业上市”“服务中小微企业成长”“护航制造业发展”“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服务重点项目建设”等。
为更好地服务民营经济,池州市将专班提级创新,成立池州市涉税服务协会,并于2023年10月实体化运作,在安徽省率先成立“税务+商会”民营企业服务站。池州市税务局与市工商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税商联动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明确工作任务,建立“六项机制”,为民营企业发展搭建“六大平台”。
建立党建引领工作机制,搭建联学共建平台。建立常态化联学共建工作机制,加强“税务+商会”工作融合。池州市涉税服务行业党委与市工商联所属行业党委结对共建,涉税服务商(协)会党支部、税务师事务所联合党支部等4个支部分别与池州市浙江商会党支部、市装饰建材商会党支部等4个支部签订共建协议。
建立协同会商工作机制,搭建常态化沟通平台。发挥商(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在各商会设立税务服务联络员,不定期开展联合走访、税企沙龙等活动,搭建税企间常态化沟通交流平台。2023年以来,开展联合调研15次、座谈4次,走访企业425户。以“民营企业服务站”为日常事务工作机构,建立常态化协同服务机制,通报服务企业行动的落实情况、存在问题、研究深化合作事项。
建立联合辅导机制,搭建政策宣传平台。组建“同心服务·税微蓝”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队由税务部门业务骨干、涉税服务机构专业人员、大专院校老师等28名队员组成,专业为民营企业提供税法宣传、政策答疑等11项志愿服务。2023年以来,池州市工商联“民企大讲堂”、市税务局“税荟讲堂”等平台开设商会系列课程16场,开展减税降费政策、创业辅导、合规管理等公益培训,为政策适配的特定行业提供政策辅导。
建立问题收集机制,搭建全程帮办平台。针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财务人员力量薄弱的“痛点”,为16家商会配备公益税务顾问,接受咨询、辅导培训、指导合规。在商会组织中选择30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与税务机关建立直连关系,建立由税务部门主导、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的税费需求“有效收集+快速响应+及时反馈”服务模式,实现与民营企业良性互动。2023年,共收集并解决涉税费问题37项102条。2024年上半年,共收集并解决涉税费问题7类351条。
建立纳税服务监督机制,搭建权益维护平台。池州市工商联推荐商会会长、民营企业法人代表担任“纳税服务体验师”8人,开展优质中小企业走流程听建议活动20场次,收集并解决问题建议19条。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商(协)会作用,参与“税务分局、县(市、区)税务局、市税务局”三级联动调解机制,依法保障税务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
建立联合调查分析机制,搭建赋能发展平台。税务机关、工商联组建专家团队,联合商会组织,分阶段开展行业调查研究,形成联合调查分析报告。聚焦融资难、产销难、合规难等问题,从税银互动、牵线补链、规范增信等方面为民营企业发展献计献策。2023年以来,撰写汽车消费现状及潜力、税收赋能民营经济发展等专题调研报告11篇,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据池州市工商联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政策宣讲、信息共享、数据分析,2024年上半年以来,累计推送热点税费政策、操作指引422142户次,1-6月累计落实民营经济纳税人减税降费及退税26.71亿元,占比总额的86.64%。
据统计,截至2024年6月,池州市经营主体为17.4万户,同比增长4.6%、当年新增1.1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3.1万户,同比增长4.9%、当年新增0.8万户。其中:全市民营工业企业664户,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的91%;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6%,比全市规上工业增速高1.7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0.3%。